醫療常識★《以乳房之名》如果只是為了讓一個人可能得救,卻得讓一千個人接受治療,那其他999人怎麼辦?早期篩檢的意義是?

【台北訊】乳癌是我國婦女發生率第一位之癌症,更是女性的第一大癌症死因,《公視主題之夜》節目將於2月17日週五晚間十時,播出紀錄片《以乳房之名》,鏡頭追隨著四位女性的腳步,試圖理解乳癌篩檢對她們的意義,並檢視早期篩檢的恰當性。映後,該節目邀請台大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陳秀熙與主持人蔡詩萍進行對談。

《以乳房之名》如果只是為了讓一個人可能得救,卻得讓一千個人接受治療,那其他999人怎麼辦?早期篩檢的意義是?

面對乳癌的疾病威脅,「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被普遍奉為圭臬,其中X光乳房攝影是最重要的一種篩檢方式。然而,有研究卻指出,癌症未必是線性發展,有些進展得很快,有些比較慢,有些甚至會消失,因此,早期篩檢的恰當性備受質疑,美國達特茅斯大學吉伯特魏爾契醫師提出:「這是一場無謂的數字戰,所謂被救活的女性,其實原本就不需要營救。」更有醫生提出:「如果只是為了讓一個人可能得救,卻得讓一千個人接受治療,那其他999人怎麼辦?」

《以乳房之名》如果只是為了讓一個人可能得救,卻得讓一千個人接受治療,那其他999人怎麼辦?早期篩檢的意義是?

片中追隨著四位女性的腳步,試圖理解乳癌篩檢對她們的意義。一組是已篩檢出癌前病變選擇接受治療的莫妮卡,跟同樣篩檢出癌前病變,卻決定靜觀其變的派翠西亞;另一組是身體健康因為免費就接受篩檢的吉斯蘭,與已是過來人的米莉安,以省思角度探討篩檢以及早期治療的意義。她們四位倆倆相對,互為對照。她們的生命軌跡,恰好也呈現了女人面對篩檢的四種態度。

《以乳房之名》如果只是為了讓一個人可能得救,卻得讓一千個人接受治療,那其他999人怎麼辦?早期篩檢的意義是?

然而,篩檢的結果究竟代表什麼?會不會篩檢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創造?創造出更多「早期乳癌患者」?魏爾契醫師估計,有三分之一到半數透過乳房攝影檢測到的癌症,包括原位癌,都是過度診斷的結果。他直言,篩檢背後呈現的真實是:「因為篩檢而造就乳癌成為一種流行病。」

在乳癌篩檢工作中,診斷依據是曖昧不明的疾病定義,然而癌前病變算是癌症嗎?該治療嗎?該怎麼治療?以所有女人的乳房之名,進行效益不明的篩檢系統,究竟裨益了誰?本片呈現了各種生命樣態與選擇,探討篩檢的各方研究與意見。面對生命中的無常與風險,終究,選擇權得要交回每對乳房的主人,讓她們擁有做出決定的完整資訊與空間。

(《公視主題之夜》節目播出紀錄片《以乳房之名》宣傳短片連結

《以乳房之名》如果只是為了讓一個人可能得救,卻得讓一千個人接受治療,那其他999人怎麼辦?早期篩檢的意義是?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本土疫情已經超過一個月未見任何一例本土確診病例,但境外移入卻是不斷。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6)日下午公布國內新增10例COVID-19境外移入確定病例;另確診個案中無新增死亡。且這10例境外移入個案當中,僅有1名越南籍男子沒打過疫苗,其餘9人全都是突破性感染。 中...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解凍的莫德納疫苗快到期的壓力出現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6)日下午公布最新統計數字,接下來幾天都有莫德納疫苗快過期,最緊急的一批12月7日就到期,為數有3.4萬多劑,必須在這一兩天內每天打滿1.7萬人才來得及「壓力比較大」,但他認為各地方為催打已經祭出...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指揮中心日前正式宣布,包含教育單位、八大場所及托嬰等24類場所的工作人員,明年1月1日起須完整接種完兩劑疫苗才能上工,而「打滿兩劑才能上工」的場所還有第二波!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6)日下午公布,相關管制場域還有更多要納入,指揮中心正在整理中,近期整理...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指揮中心提前針對1到3類對象開打第三劑疫苗,台北市長柯文哲今(6)日拋出不打就罰,針對台北市38家醫院,如果因為未施打疫苗而出現感染,將按傳染病防治法每一例開罰1500元以上。贊不贊成台北市做法?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下午僅回應「依法行政」四個字,但陳時中也...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