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保健》戴口罩 有助減少汙染物吸入

【台灣新生報/記者萬博超報導】

口罩擋得了所有的空氣汙染?機車通勤族穿梭車陣,口罩似乎是標準配備之一,然而一般民眾戴的口罩,由於密合度不高,很難擋得住極微小的細懸浮微粒。

《保健》戴口罩 有助減少汙染物吸入

圖:資料圖庫



多項研究指出,空氣中的細懸浮微粒如果減少,平均壽命可望增加。細懸浮微粒PM二點五為空氣中氣動粒徑等於或小於二點五微米(μm)的粒狀污染物。簡單來說,比頭髮、汗毛的橫切直徑還細微很多,非常容易吸入,又容易在體內流竄,很難排出。

對於通勤族的自我保護,醫師指出,雖然一般口罩無法杜絕所有的汙染物,但通勤族最好還是準備一般口罩,儘量調整使口罩與臉部貼緊,對減少汙染物的吸入有些許幫助。

如果使用保護作用較強的N95口罩(可阻擋九成五以上的次微米顆粒),醫師指出,由於較密合,有明顯悶熱感,一般人無法久戴,不必人人都準備。一些處於汙染環境嚴重的特殊職業或醫師治療特殊傳染疾病的患者才需配戴。

細懸浮微粒型態有固態與液態,前趨物主要以碳、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氨、揮發氣體等構成。台灣各地PM二點五年平均值濃度遠比歐美高。

每到冬季,全台各地空氣受到境外汙染物的影響,加上本地空汙,導致細懸浮微粒濃度偏高,空氣品質拉緊報,嚴重程度又與大氣擴散情形相關,雖然都會區的通勤族吸入不少交通廢氣與懸浮微粒。但據環保署發佈的空氣品質資訊,許多非都會區的空氣品質不見得比都會區好。

冬季空汙加上感冒及流感肆虐,有呼吸道疾患病人如氣喘、慢性氣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人還是需要配戴口罩,尤其進出公共場所、髒亂環境、接觸室外冷空氣時最好戴上;同時需注意早期症狀出現,如噴嚏、鼻水增加,夜間咳嗽,運動時呼吸不耐等症狀時,建議醫診斷治療。

北市聯合醫院胸腔內科醫師詹雲翔提醒,境外沙塵暴含有有害化學物質,且容易進入呼吸道,造成刺激和發炎,空汙嚴重時在外一定要戴口罩,家裡則建議關窗或打開空氣清靜機。

 

本文出處:台灣新生報

http://www.tssdnews.com.tw/?FID=23&CID=260802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新冠病毒逆襲全球,藥物研發成為各國關心焦點,知名生物科技製藥企業安進(Amgen)與生物技術開發中心(生技中心)共同宣布,攜手合作開發「次世代雙特異性抗體藥物」並分析抗體特性,成為1套預測模式,增加雙特異性抗體藥物成功率。 生技中心執行長吳忠勳指出,生技中心長期投入新...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減重有如全民運動,但不少中老年人覺得年紀越大,就越難控制體重,原因在於「基礎代謝率」偏低,而這又與肌肉量多寡有關,肌肉量越高,則「基礎代謝率」就會增高,身體容易消耗熱量,許多老年人罹患肌少症,肌肉量變少,脂肪增加,當然容易成為「老泡芙」。 台大醫院北護分院院長黃國晉指...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55歲楊先生罹患大腸癌已經1年,治療過程順利,並穩定追蹤當中,本應是值得欣慰的事,但化療後造成的手腳麻木,讓他煩惱不已,除了皮膚總是覺得刺痛不舒服外,也因無法感受手指的感覺,連拿杯子、扣鈕扣都出現困難,所幸透過針灸與中藥治療,四肢感覺逐漸恢復,也讓癌後生活品質獲得改善...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晚期肝癌現曙光!今年68歲的林先生,平日不菸不酒,患有高血壓和B型肝炎病史,7年前一次定期健康檢查,意外發現腹部異常,進一步就醫竟發現6公分、大如網球的肝臟腫瘤,隨即手術切除,但沒想到後續5年多,又經歷3次復發,確診為無法手術的晚期肝癌。幸好林先生不放棄,樂觀治療,聽從...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