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必看】運動時各種反應預示著什麼?

【必看】運動時各種反應預示著什麼?

1.放屁:“真舒服。”放屁是運動時最令人難以啟齒的困擾之一。台灣國泰綜合醫院肝臟中心主治醫師黃奕文指出,運動有助於腸胃蠕動或擠壓到腸胃,導致排氣,有時還會打嗝,這些均屬正常反應,是身體在將多餘的氣體排出來。老年人由於活動量少,腸胃逐漸老化,氣體容易堆積,運動時會比一般人更常排氣。建議不要怕排氣,應該盡量多走動,每天5000步。  

2.腹部絞痛:“我要深呼吸。”多數專家認為這是血液含氧量不足或肌群無力導致的。呼吸不順暢、飯後立即運動都有可能導致短暫疼痛。建議當下先停止運動,緩慢地深呼吸,並輕柔地用掌心按摩疼痛部位;運動前適度暖身;正餐後兩小時再運動,讓食物消化。  

3. 肌肉發抖:“我有點累了。”肌肉顫抖最常發生於手部與腹部。這其實是身體在告訴你:肌肉已經開始疲勞了。台灣林口長庚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林瀛洲提醒,如果開始發抖,就應停止運動。若仍勉強繼續,可能會導致肌肉受傷,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恢復。  

4.腿抽筋:“動前先暖暖身。”台灣馬偕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姜義彬表示,暖身不夠是抽筋的常見原因,電解質不平衡、血液循環較差,也會導致抽筋。抽筋時應立刻停止運動,補充運動飲料,輕輕按摩抽筋部位,切勿硬扳,以防受傷。  

5.肌肉酸痛:“別用力過猛了。”過度運動會造成肌肉傷害,嚴重者會引發急性腎衰竭。如果隔天酸痛仍未消失,代表運動強度過大,可用冰敷、按摩等方法緩解。  

6.頭暈:“我餓了。”原因可能有兩種:吃得不夠或換氣方式錯誤。運動時血糖會下降,當脂肪酸還來不及變成能量時,就會頭暈,尤其是糖尿病患者,血糖調控並不穩定,建議運動前一定要吃點東西。運動時呼吸不暢,內臟壓力上升,血壓飆高,靜脈回流變差,進而導致頭暈。有氧運動時,建議用鼻子吸氣,再撅著嘴慢慢吐氣;肌力訓練要用力時吐氣,放鬆時吸氣。  

7.頭痛:“我渴了。”台灣台安醫院腦、脊髓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林冠宏表示,運動時交感神經較為興奮,如果缺少熱身運動,就可能導致頭痛。此外,運動時水分流失,血壓下降,也是頭痛的原因之一,建議運動前充分熱身並喝約200毫升的水,中途每隔20—30分鐘再補充一次,尤其年長者更應注意。  

8.流鼻涕,全身癢:“我過敏了。”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劉玲玲指出,這可能是運動時體溫升高,微血管通透性增加誘發的過敏症狀。另外,若地毯塵蟎較多,或是室外有花粉飄散在空氣中,也可能誘發流鼻涕。休息後症狀就消失的人,應慢慢增加運動量,讓身體逐漸適應。但如果身上出現嚴重紅疹塊或紅腫,應趕快就醫。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徐書蘋報導)一位37歲的郭老師,顳顎關節出現異聲已有數年,最近因為所帶的班級即將升學,課業壓力變大,郭老師開始睡不好,而且磨牙問題加劇;某次打哈欠時,聽到「波」的一聲,左邊臉部開始痛到嘴巴開不大,且張口時會往一邊歪斜,至牙醫診所詢問後,被轉診至奇美醫學中心口腔外科治療。收治郭老...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去年澳洲國際少年運動會,年僅14歲的體操選手林冠儀,榮獲男子團體體操、個人全能、吊環、跳馬,勇奪4金1銀佳績,其實他在訓練時腰部曾扭傷,只能靠著護腰硬撐,媽媽帶他四處求醫,症狀卻沒有好轉,最後才發現是下肢軟度不夠,導致劇烈腰痛。林冠儀說,去年8月在上海訓練時,操作跳馬、...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一口好牙人人羨慕,沒有蛀牙、牙痛、缺牙的困擾,更可以盡情享用美食。牙醫師表示,只要在乳牙期、恆牙期,做好塗氟、正確清潔、定期檢查的口腔衛生預防工作,其實要擁有健康的牙齒並不難。開業牙醫師林明毅指出,維持口腔衛生是擁有健康牙齒的關鍵,在乳牙時期,家長應帶嬰幼兒及早塗氟,並...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王馨儀報導)天氣冷颼颼,手冰腳冷的賴在被窩裡不想起床嗎?起床了還是昏昏欲睡精神不佳?其實只要睡前讓腳泡溫水,就可以促進血液循環,還可以助眠,睡眠品質佳就不怕隔天精神不好了,真是一舉兩得的好方法!針對手腳冰冷窩在被窩的民眾,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醫師周宗翰建議人人適用的好...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