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舒壓★一味「留下」東西,也無法連結過去的自己!想找回生活的自在,你需要「斷捨離」|經理人

一味「留下」東西,也無法連結過去的自己!
想找回生活的自在,你需要「斷捨離」

整理‧撰文 邵蓓宣

夫妻兩人同時結束兩年的外派生涯準備回國,打包行李時,大傷腦筋。最後,先生打包並海運了 10 箱回國,還猶豫著有好多東西到底要不要丟;太太只用 3 個行李箱就全部整理完畢。同樣都是清理打包,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差異?

針對如何維持井然有序的居家環境或辦公空間,近年來我們很常聽到的規勸就是「斷捨離」。所謂「斷」,是斷絕不需要的東西,「捨」是捨去多餘的廢物,最後才能做到「離」,擺脫對物品的執著。

乍聽之下,這三個字好像講的是同一件事,反正丟就對了,畢竟我們得先對物品、事情、感情「放下」,才能擁有新生。

不過,你有沒有發現,就算你把斷捨離三個字掛在嘴邊,在整理物品時,你每一樣都無法割捨、離棄;而且就算狠心丟光了,很快又堆滿了。

提出「斷捨離」的日本作家山下英子認為,斷捨離的關鍵不在於「丟棄」的行動,而在於釐清造成執念的原因,「沒看清原因,就很難真正放手」。因此,在檢視我們為什麼難以做到「斷捨離」時,其實應該要反思的是:為什麼我們丟不掉?只有先承認自己有這些執念,才能有意識地思考物品的去留,對於該丟的東西不會掙扎。

 

《俯瞰力》中指出,捨不得丟東西的人,大致分為 3 種類型:

 

  1. 執著過去型:

一味「留下」東西,也無法連結過去的自己!想找回生活的自在,你需要「斷捨離」|經理人

執著過去的人喜歡蒐集物品,藉此彰顯自己的價值。「我可以」「我擁有」是ㄧ種希望受到肯定的欲望。山下英子說,「我們無論如何都會忍不住想緊抓著過去的成功體驗不放,也會在不知不覺間被失敗的體驗給絆住。」所以,個人應變能力、判斷有益資訊的能力,比物品更重要。

 

  1. 逃避現實型:

一味「留下」東西,也無法連結過去的自己!想找回生活的自在,你需要「斷捨離」|經理人

你我之中一定有很多人,職場上精明有序,家中卻亂七八糟。這類型的人要改掉雜亂的毛病,首先要認清,整理環境跟你所做的工作一樣重要。

《誰替亞當斯密做晚飯》一書點出,這世界上有些工作的報酬雖然不是顯而易見,卻對創造生活價值大有貢獻,收拾並不是浪費時間的事,只是我們沒有意識到某些勞動背後的價值。

 

  1. 擔憂未來型:

一味「留下」東西,也無法連結過去的自己!想找回生活的自在,你需要「斷捨離」|經理人

這種人總把焦點放在自己的不足上,幻想自己可以藉由某項產品,達到設定的想望。但事實可能是,現在穿不下的衣裙褲子,減肥後不一定還看得上眼,況且你也不確定多久才能達成減重目標。

在《哈利波特》裡,榮恩的哥哥要結婚時,新娘戴上的祖傳皇冠是由妖精族打造。但書中的妖精族認為,一件物品只能屬於打造的人,而人類花錢買下,只是買下當時的所有權,人死後應該歸還給製造者,妖精並不承認所謂的傳承或永久擁有。

《俯瞰力》也提及類似的概念,我們應該將某個物品與我們締結的關係,視為是有保存期限的,在締結關係期間,好好物盡其用;若不能,就該讓這件物品離開,並了解物品離開後,會繼續被其他人所用,或改變型態被回收。

「斷捨離」不是只叫你丟棄物品,而是找回與物品的關係。最後,當你能放下執念,找回自在的時候,就不需要說「這是我的」,藉由擁有物品來連結缺失的自己。

 

列表釐清物品「丟」與「不丟」的原因

在下面表格的各欄位中寫下物品與分析,尤其是「覺得猶豫,卻還是丟不掉」藉此檢視自己的執念在哪裡。

 一味「留下」東西,也無法連結過去的自己!想找回生活的自在,你需要「斷捨離」|經理人

每件物品都有「持有期限」

藉由檢視物品在我們人生中的哪個階段,知道物品不需「永久擁有」才是物盡其用,解開我們心中「可惜」「丟不掉」的連結。

一味「留下」東西,也無法連結過去的自己!想找回生活的自在,你需要「斷捨離」|經理人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經理人月刊》,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

  1. 勇敢把「舊的不必要」丟掉,才能迎接新的美好
  2. 把煩惱留在今天,帶著值得珍惜的事物,迎接更美好的一年!「斷、捨、離」的4個心法

一味「留下」東西,也無法連結過去的自己!想找回生活的自在,你需要「斷捨離」|經理人

【更多精采內容請上《經理人月刊》www.managertoday.com.tw;《經理人月刊》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 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圖文提供/魅麗雜誌】 文章出處:魅麗雜誌109期 2016/10/01 人人可以當先知看見預知夢告訴你的未來  內在的智慧,其實一直在保護著你。如果你的心夠清明,就會聽見它的聲音,在生命中即將發生重要事情時,給你靈感和啟示。 在每個人的生命歷程裡,或許都曾有過這樣的經...

閱讀詳情 »

【圖文提供/魅麗雜誌】文章出處:魅麗雜誌109期 2016/10/01 恆久的快樂來自空檔 楊定一 什麼都不做的空檔,帶來生命最多的喜悅與智慧,這種說法似乎很不合理,但這便是「不合理的快樂」。 許多最偉大的學術理論與發明,都是在放空的時候出現,例如牛頓定律,笛卡爾的X軸、Y軸&hellip...

閱讀詳情 »

【圖文提供/魅麗雜誌】  文章出處:魅麗雜誌109期 2016/10/01 閒非沒事做是清楚內心的感覺  許馨云 處在與天地及與大自然和諧的狀態下,效率是無法衡量的,因為宇宙萬事萬物都會順著這個流而走,而你就在這個流上頭。 鬆與緊、張與弛,在效率與優閒之間,關乎取捨。...

閱讀詳情 »

所謂偷得浮生半日閒,在被進度與報告壓榨的忙碌日子裡,僅管只是幾小時甚至幾十分鐘的空檔都是一種小幸福。透過一些小確幸調劑身心,不只能放鬆心情,也讓工作狀態事半功倍、更有效率呢!   1.老闆遲到早退或沒來 雖然老闆有來沒來進度還是在催,但少了緊迫盯人的老闆,身心整個放鬆不少啊! 2.準時下...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