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今天正式進入「三伏天」,千萬不要再吃它了!

今天正式進入「三伏天」,千萬不要再吃它了!
三伏是一年中人體體表氣血最旺盛的時候,一年一度的冬病夏治正式開始了。一年僅此一次,請大家珍惜!

2015年三伏天是從公曆2015年7月13日開始,農曆2015年五月廿八開始。末伏最後一天是8月21日,共40天。

 

初伏:7.13-7.22,10天;

中伏:7.23-8.11,20天;

末伏:8.12-8.21,10天。

 

 

三伏天要特別注意不要吃冰飲、雪糕

 

 

  三伏天都不讓吃雪糕,太殘忍了點!不是我絕情,是三伏天人體的陽氣都浮在體表,五臟六腑是寒涼的,此時再吃冰吃雪糕,相當於雪上加霜,尤其是本身寒氣就重的親,再吃就更寒到骨髓了。

 

今天正式進入「三伏天」,千萬不要再吃它了!

 

  如果怕熱可以喝常溫的涼白開,樸素而養身。如果你能堅持一個三伏天不碰冰飲、雪糕,即使不專門去冬病夏治,體內的頑固寒氣也能自己好大半,尤其是一到冬天就特別怕冷、手腳冰涼的親,記住了哦!

 

 

三伏要喝三豆湯,祛火、解乏、消痱子

今天正式進入「三伏天」,千萬不要再吃它了! 

 

  三豆湯的方子出自宋代醫學著作《朱氏集驗方》。全食物,很安全,而且可以當糖水喝哦!

 

  三豆湯裡都有哪三豆?有綠豆、赤小豆和黑豆。三豆湯既是糖水,也是味道超好的藥茶哦。

 

  喝不了綠豆湯的人可以喝三豆湯來度夏

 

  綠豆湯解暑的效果很好,但是偏性寒涼,脾胃虛寒的不能經常喝,三豆湯剛好可以調整一下。

 

  三豆湯中,綠豆、赤小豆起清熱解暑、利濕的功效,黑豆則健脾補腎。綠豆和赤小豆都是寒涼之物,黑豆的加入,對它們的寒涼性有一定的抵消。

 

今天正式進入「三伏天」,千萬不要再吃它了!

 

  因此,三豆湯不僅能清熱除暑,還能健脾利濕。這樣一來,體質一般的人經常食用適量的三豆湯,就不會給脾胃功能帶來不利影響。對於消化功能特別弱的人,可在三豆中加入適量大米,熬成清粥食用,也有清熱健脾的效果。

 

  三豆湯還能祛痘除痱子

 

  痱子是由於暑熱挾濕,蘊結肌膚,導致毛竅鬱塞所致,所以要防治痱,首先就是要把暑濕之毒祛掉。

 

  三豆湯的主要功效是清熱解暑、健脾利濕,把痱子的問題剛好解決掉。而且小孩子也可以放心喝。

 

  暑濕熱毒帶來的豈止是痱子,像各種疥瘡、痘痘、濕疹、還有最主要的,一到暑天就特別特別累,暈沉沉的什麼都不想做,苦夏之苦,身體不好的人真是吃不消。

 

  還好,經常煮一些三豆湯喝,這些狀況可以很快緩解。

 

 

三豆湯的做法

 

 

今天正式進入「三伏天」,千萬不要再吃它了!

 

材 料:

  綠豆、赤小豆、黑豆各20克、冰糖適量

 

做 法:

  1.將豆子洗淨,清水浸泡1個小時;

  2.將三豆放入鍋中,加入適量清水,用大火燒滾後轉小火慢煮1個小時,待豆子開花後放入冰糖繼續煮5分鐘即可,放涼後連湯帶豆一起食用。

 

  老人、小孩,腸胃不好的親,可以加紅糖(紅糖屬溫性)代替冰糖。三豆湯一週可以喝兩次,三伏期間喝最好,最晚可以喝到處暑。

VIA


今天正式進入「三伏天」,千萬不要再吃它了!

我27歲時,哥哥死了,父母竟說要我娶嫂子...我不肯,結果父母把我們關在小房間,然後嫂子就......

今天正式進入「三伏天」,千萬不要再吃它了!

壓榨國中生!打工超時、時薪只給55元!女店長竟然這樣回覆記者...網友都傻眼了!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上個月23日有名50歲李姓男子,在溪頭旅遊時突然倒地不起,心跳停止、失去呼吸和意識,嚇壞一旁親友,當時一名身穿紫色上衣女子路過,立刻上前為李男施行CPR,並通報相關單位,黃金時間成功救回一命。李男在119後送至童醫院住院治療,於本月16日康復出院,腦部沒有留下任何後遺症...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在寒冷的冬天喝個熱茶或熱咖啡,是許多人白天暖暖身子的方式,如果能在寒冷的夜裡吃火鍋喝熱湯,相信更是許多人冬天的幸福記憶,尤其華人飲食文化強調補身子,羊肉爐、薑母鴨、麻油雞更是大家入冬後重要的溫補三寶,但這些熱飲或熱湯雖然可以讓我們身體感到溫暖,但過高的溫度卻可能在食物入...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綜合報導】85歲老翁日前腹部劇烈疼痛,家人以為是盲腸炎或急性腸胃炎,送至急診時卻突然意識不清,經腦部磁振造影顯示,這是少見的後循環腦梗塞合併基底動脈嚴重狹窄。醫師指出,後循環腦梗塞症狀較不典型,常合併腹痛、眼花暈眩,以致延誤治療。   腦中風不僅影響個人健康,其造成的...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木森/新北報導】乾癬、溼疹,2個看似極端的皮膚疾病,卻可能同時存在。在所有皮膚疾病中,就屬乾癬最為嚴重、治療最棘手,相對而言溼疹就像是小毛病,中醫治療乾癬的過程必須經歷排毒階段,這時皮膚的表現就是出現溼疹,但如果持續治療,乾癬、溼疹都能獲得控制。   中醫師鄭愛蓮表示,許多...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