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伊波拉病毒會不會空氣傳染? | 健康達人網

伊波拉病毒會不會空氣傳染? 健康達人網

從一般民眾的角度來說,聽到伊波拉病毒散佈的新聞,第一個想到的恐怕都是「逛街的時候會不會被傳染?」但對科學家來說,伊波拉病毒會不會從現有的接觸傳染突變成空氣傳染,其實是有一番爭論的,因為在人傳人的過程中,病毒變異的機會其實很高。那麼,到底會不會呢?

接觸傳染與空氣傳染的差別

接觸傳染與空氣傳染有什麼差別?如果以伊波拉病毒為例,發病患者的體液就是接觸傳染的媒介,例如血液、精液;唾液、汗水、眼淚也可能有傳染能力,但從幾項研究不一的結果來看,傳染力還未有決定性的結論,至少就唾液而言,疾病管制署防疫醫師羅一鈞說,除非唾液中帶血,否則現有證據看不出來傳染力高。至於病患的嘔吐物與排洩物也有傳染力。

不過這些體液是要有較緊密的接觸才可能碰到,如果只是路上擦肩而過,甚至公車上比肩而坐,幾乎不可能碰到。就算碰到,這些體液中的病毒也得要有機會進入人體才行,一般來說皮膚上如果有傷口,或是接觸到黏膜組織才有可能,黏膜包括眼皮內側與眼球表面、嘴唇與口腔、肛門內部等。

空氣傳染的可怕之處在於,它並不需要透過體液傳染,只要病毒能在人體外存活一段時間,並且附著在空氣中的懸浮微粒中,就有可能透過呼吸過程進入人體。2003 年的 SARS 與這幾年來眾多分型的流感都是屬於空氣傳染。

每人傳人一次就等於擲一兆次骰子

明尼蘇達大學傳染疾病研究與政策中心主任 Michael T. Osterholm 指出,一項公衛學者與傳染病學家都不願公開討論的問題,就是伊波拉病毒有可能從現有的接觸傳染進化為空氣傳染,因為病毒在不斷複製產生新病毒的過程中,是有突變的可能,每一次從一個人傳染到另一人的過程,都有可能造成病毒基因的變異,而光是 2014 年這場有史以來最嚴重的伊波拉病毒感染,其人傳人的次數是比過去五百到一千年要多很多,特別是過去四十年來,非洲人口已經增加了三倍:每一次傳染過程,就等於擲了一兆次骰子,看有沒有基因突變。

他舉 2012 年加拿大一項研究為例,指出實驗中有病毒的豬與沒有病毒的猴子同處一個室內空間,但沒有直接接觸的機會,最後猴子表現出了經由呼吸道感染病毒的症狀,而豬與猴子的肺部構造與人類近似。他認為衛生官員不願討論這個議題是不想引起大眾恐慌,但危機真的存在,拖到發生時,全世界都來不及做好準備。

伊波拉病毒會不會空氣傳染? 健康達人網
▲有研究指出豬可以用非接觸傳染的方式將伊波拉病毒傳染給猴子(圖片來源:Lance Cheung, 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一連串巧合才可能造就空氣傳染的伊波拉

不過反對他的意見不少。匹茲堡大學感染疾病博士 Amesh Adalja 表示,縱使有變異的可能性,但演化的觀點來看,變成具有空氣傳染能力對病毒本身不見得有好處。他舉造成愛滋病的人類免疫缺乏病毒 (HIV) 為例,同樣是具有高度變異性的病毒,但是到現在都還沒有發展出空氣傳染的能力,而愛滋病人傳人的次數遠大於伊波拉病毒。

全球第一個正式通報的愛滋病案例是發生在 1981 年,至今已經 33 年,至 2011 年 6 月底全世界有 6,400 萬人感染 HIV;而世界衛生組織在 10/25 公佈的伊波拉病毒感染病例為 10,141 例。

而美國前食品藥物管理局副局長 Scott Gottlieb 博士表示,已知對人類有致命威脅的 23 種病毒,沒有一種曾經產生傳播方式改變的變異。而且在這個地方,必須區分空氣傳染與飛沫傳染的差別。過去確實有極罕見的案例是呼吸道的分泌物造成感染,例如病患因為咳嗽或打噴嚏直接噴在其他人臉上,但這種直接接觸並不算是空氣傳染。Gottlieb 指出,伊波拉病毒是一種核糖核酸病毒,變異度的確較高,但要變異到讓病毒的外表能適應空氣中乾燥又惡劣的環境而存活較長時間,必須要發生許多次不尋常的變異才能達到。

伊波拉病毒會不會空氣傳染? 健康達人網
▲飛沫傳染其實是一種直接傳染,跟屬於間接的空氣傳染差很多。(圖片來源:MIT)

思考控制西非疫情更重要

同時,空氣傳染代表病毒主要侵襲的是肺臟,但目前伊波拉病毒主要侵襲肝臟,這也是為什麼血液與糞便裡有高含量的病毒,但呼吸道的分泌物中卻沒有的原因。Gottlieb 也據此反駁豬透過空氣傳給猴子的研究,因為病毒在不同物種間的侵襲的位置還是不同。

英國蘭開斯特大學生物訊息學研究員 Derek Gatherer 表示,該研究並不能就此論斷伊波拉病毒在動物間可以空氣傳播,因為研究者也表示豬的呼吸道分泌物也可能透過飛沫的方式傳到猴子的籠子,而猴子則有可能因為接觸這些分泌物才感染。此外,他指出伊波拉病毒所屬的絲狀病毒科裡其他病毒也沒有展現出具備空氣傳染的能力。

美國國家過敏與傳染病研究所 (National Institute of Allergy and Infectious Diseases, NIAID) 主任 Anthony Fauci 認為,就過往歷史來看,伊波拉病毒可以空氣傳染不是不可能,但可能性很低;不過,跟擔憂這個可能性不大的問題比較,不思考如何趕快加強力道控制西非國家的疫情,等到疫情失控帶來的傷害是嚴重得太多了。

(首圖來源:NIAID)

相關資訊

【本文出自健康達人網;更多精采內容請上健康達人網;歡迎加入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healthworldno1。未經授權, 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以往每年10月是流感疫苗開打的季節,但今年時程卻要延後了!疾病管制署表示,今年受限於全球性的流感疫苗延遲供貨,將延至11月15日後分批接種,提醒民眾可依照分批順序儘早接種,才能在流感流行期前強化個人的保護力。  今(108)年,因世界衛生組織流感疫苗選株會議延遲1個月公布,造成全球流感疫苗生產、供貨...

閱讀詳情 »

▲醫師提醒,有運動習慣是好事,但得防高強度運動誘發心臟病。(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現代人生活、工作久坐不動,為了健康甚至追求健美體態,近年國人運動風氣夯,不少上班族一下了班就往健身房裡跑,拚命揮汗,彷彿不把運動強度拉高就浪費了時間跟金錢,但醫師警告,不少人平...

閱讀詳情 »

▲走路被笑說「像素還真走路」,其實是先天性髖臼發育不全。(照/亞大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中一名59歲婦人,打從年輕時走路就經常感到雙腿無力、搖搖晃晃,連帶影響腰部、鼠蹊、膝蓋不適,雖然不影響生活,卻老被笑說「像素還真走路」,去年雙腿進一步疼痛,無法久走,就醫檢查確診為兩側先天...

閱讀詳情 »

當心!體型正常或過瘦仍可能罹患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症?嗜吃甜食、油炸物,又沒有運動習慣,容易成為「代謝症候群」候選人,日後演變成比癌症更致命的疾病。 」 鄭仲茵、芳瑜、陳翊萱日前上緯來《醫次搞定》錄影,身材纖細的鄭仲茵提到自己飲食相當不正常:「我一整天拍戲回家後為了放鬆,一餐可以嗑掉六顆山東大饅頭...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