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你不可不知的九大蔬菜迷思,可別吃錯反而傷害健康

你不可不知的九大蔬菜迷思,可別吃錯反而傷害健康

蔬菜每個人都吃,但大多數人卻忽略了蔬菜的營養價值,如蔬菜存放太久,做好的菜不馬上吃等等,這些習慣都會讓蔬菜的營養大大流失。以下9個誤區,你佔了幾個?


一、久存蔬菜

上班族通常喜歡一周做一次大採購,把採購回來的蔬菜存在家裡慢慢吃,這樣雖然節省時間、方便,但是要知道,蔬菜每多放置1天就會損失大量的營養素,例如菠菜,在通常狀況下(20℃)每放置一天,維生素C損失高達84%。因此,應該盡量減少蔬菜的儲藏時間。如果儲藏也應該選擇乾燥、通風、避光的地方。


二、丟掉含維生素最多的部分

人們的一些習慣性蔬菜加工方式也影響蔬菜中營養素的含量。例如,有人為了吃豆芽的芽而將豆瓣丟掉,實際上豆瓣的維生素C含量比豆芽多2~3倍。再比如,做餃子餡的時候把菜汁擠掉,維生素也會損失70%以上。正確的方法是,切好菜後用油拌好,再加鹽和調料,這樣油包菜的方法,餃子餡就沒那麼多湯了。


三、小火炒菜

維生素C、B1都怕熱。因此炒菜避免用小火悶,應該用旺火炒。再有,加少許醋,也有利於維生素保存。

還有些蔬菜更適於涼拌來吃,比如黃瓜、番茄等等。


四、菜做好了不馬上吃

很多人喜歡做好了飯菜後放在鍋裡溫著或者放在保溫桶裡面,等上一段時間再吃。這樣也會損失大量的營養物質,試想,辛辛苦苦做好的飯菜,因為沒有立刻吃而使飯菜變得毫無營養,該多可惜啊。


五、吃菜不喝湯

炒菜時,蔬菜中大量的營養物質都溶解在菜湯裡了,不喝多可惜。


六、先切菜後洗菜

食堂的大師傅經常為了省事兒,先切菜再放在一起沖洗一下。很多人不以為然,其實這樣做也會令大量的維生素白白流到了水中。


七、偏愛吃炒菜

很多減肥的人相信肉菜一起炒可以降低脂肪的攝入,其實蔬菜更容易吸收油脂。


八、吃素不吃葷

時下素食者越來越多,儘管有利於防止動脈硬化,但是一味吃素也不對:一是人每天必須要從肉裡攝入一定量膽固醇,適量的膽固醇還有利於防癌。二是單純吃素會導致蛋白質攝入不足,容易引起消化道腫瘤。三是維生素B2攝入不足。四是由於蔬菜中普遍缺乏鋅,因此,素食者也容易嚴重缺鋅。一個比較好的方法是根據自己的身體特點,搭配著吃。既可以取得素食的效果,也可以避免素食對身體的損害。


九、生吃蔬菜不洗乾淨

現在蔬菜污染越來越嚴重,有各種農藥和寄生細菌的殘留,因此生吃蔬菜最好洗乾淨、去皮。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小心蔬果吃不夠,變成「累」單身!根據董氏基金會調查顯示,全台外食人口超過8成,其中一個人住、未婚且與家人住以及頂客族的類單身族群更是外食主力軍。營養師宋明樺強調,蔬果若攝取不足,尤其不吃水果會缺乏微量營養素,長期下來身體處於健康與疾病之間的亞健康狀態,容易有氣無力、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一名81歲阿嬤,過去曾因罹患大腸癌接受化療手術,但一個月後竟又再次復發,且出現解血便等症狀,住進安寧病房就醫治療,透過十次低劑量放射治療後,已逐漸緩解症狀,但家屬一度擔心阿嬤得知病情無法接受,遲遲不敢告知,直到經由醫療團隊引導開解後,雖阿嬤起初心情沮喪,但隨著症狀持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肝基會公布全台「C型肝炎篩檢調查」,雲嘉南地區C肝篩檢率高達7.3%,居全台第一,相當於每14人中,就有1人是C肝患者。其次為東區、高屏、中彰投、桃竹苗、北區及離島金門縣。 C肝全台篩檢率調查 肝基會於100至104年共5年間,到全台各地進行免費肝病抽血篩檢,總篩檢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37歲的癌友微珊,去年被診斷乳癌2期,一度因化療掉髮放棄治療,直到去癌症希望基金會租了一頂假髮,才安心的完成療程。她說,掉髮讓她感覺不像是正常人,有了切身之痛,才知道頭髮對癌友的重要。 假髮助癌友找回自信 另一名癌友怡秀,才剛經歷喪父之痛,又得知自己罹患乳癌,不僅要接...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