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兒保案十年增2.4倍 家扶籲提高警覺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心痛的事天天都有!兒虐數據也不斷攀升!根據統計資料顯示,近十年來兒少保護案件增加了2.4倍,101年度,平均每天都有53名兒少受虐;也就是說,每小時就有2.2名受虐兒產生。為此,家扶基金會公布今年十大兒保新聞,希望能藉此喚起民眾對兒虐事件的警覺!

家扶基金會蒐集1月至11月底、共201則兒少保新聞案件,透過法律界、醫療界、學術界、傳播界專家學者以及第一線社工員依據新聞的「重要性」、「影響性」、「教育性」共同票選出「102年度十大兒保新聞」。

今年票選出的十則新聞,有四則性侵害個案 (其中三件屬於家內性侵)、三則兒虐致死案 (有兩個孩子被自己的父母親虐死)、另外三則分別為父親殺子自殺、父親兒虐傷害以及兒少重大政策。顯見最常發生的就是直系血親亂倫性侵案。

根據統計,國內直系血親亂倫性侵案,從95年523件飆升至101年1052件,且性侵害被害人為兒少者,歷年都佔了一半以上。家扶基金會也從今年度蒐集到的201則兒虐新聞案件中發現,兒童性侵害案件就佔了將近6成;且兒少遭受性虐待占整體兒保案件比例,8年來約增加了2.7倍,創下歷史新高。

進一步分析性侵害施虐者,將近七成為親人所為 (包含父親、母親、手足、親戚、同居人等)。由於家內性侵不易被察覺,也往往是最難被揭發的兒虐類型之一,容易成為受虐者最大的夢魘!而一般民眾容易對性侵害加害人產生迷思,認為加害人多半來自失業、社會階級低下、容易從人群中辨識,因此忽略其他看似「安全」的人。

家扶基金會何素秋執行長特別強調,性侵害加害人沒有特定的樣貌,無法從外表或身分地位輕易分辨,也沒有固定類型可言,任何場所都有可能潛藏性侵傷害的危險,民眾必須要有此認知。

另外,何素秋執行長也指出,除了施虐者個人的病態心理因素以外,缺乏親職教育能力和社會支持系統薄弱,也都是兒虐問題的根源;因此,要改善這些兒虐現象,就必須從問題的根源改變,即早發現受虐兒童及協助家庭。呼籲民眾,提高對兒虐傷害的敏感度,只要多一點關心和察覺,也許就能及早拯救出一個無辜的孩子。

家扶基金會也提出「保護兒童三顆心─敏感心、相信心和雞婆心」,提醒民眾,若察覺身邊的兒少有嚴重的創傷症候群,像是時常作惡夢、行屍走肉、感到茫然無助、憂鬱悲觀、自責自卑、免疫力下降,甚至是自虐等狀況,都要特別留心注意。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2673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在台灣睡眠醫學學會、台灣耳鼻喉頭頸外科醫學會、中華民國口腔顎面外科學會三大醫學會支持之下,經過一年多的籌備,成大醫院日前舉辦盛大的睡眠醫學學術研討會、睡眠外科解剖實作課程。邀請國內外多位知名睡眠醫學大師專題演說,世界級達文西機械系統輔助睡眠外科手術之父-義大利耳鼻喉科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癌症是造成兒童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其中白血病是兒童期最常見的癌症,但成人也不可輕忽,若出現持續發高燒、疲倦,或出現異常頭暈等症狀,即可能是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所導致,此時應務必到醫院接受詳細檢查,以利病情得到緩解,延長壽命。急性淋巴性白血病 貧血、疲倦、發燒或瘀青都是症狀中華...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不孕症罹患比例提高 友善生殖醫學意識抬頭隨著晚婚晚育逐漸成為趨勢,現代人罹患不孕症的比例也逐年提高。所幸台灣生殖技術成熟,近年更有醫院生殖中心開始推動「友善生殖醫學」,藉由硬體設備的升級、技術革新,以及更溫暖人性化的服務,期望帶給不孕症患者更優質的就診經驗。生殖技術日新...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日前健保署核准首例免疫療法健保給付黑色素瘤,宣告國內抗癌正式邁入免疫療法的時代。台北榮民總醫院腫瘤醫學部顧問醫師蔡俊明說,「這是一個偉大的進步」,讓臨床醫師有更多更好的抗癌工具,但並非所有病人的療效皆好,不應有過多期待,以免延誤至其他治療。蔡俊明指出,癌症治療已進入個人化精...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