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全能型人工水晶體合併散光矯正 重返睛彩視界

全能型人工水晶體合併散光矯正 重返睛彩視界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一名65歲退休老師,有嚴重的遠視、老花眼,平時都要準備兩副厚重的眼鏡,才能看書、打麻將,但視差也造成頭痛問題;半年前,她的視力愈來愈模糊,就醫檢查發現罹患二級白內障,且有散光,必須進行白內障手術。醫師考量患者平時有近距離用眼需求,也常到處旅遊,建議選擇全能型人工水晶體,術後隔天視力立即回春,不但擺脫了眼鏡,就連長期頭痛困擾也一併獲得改善。
多數白內障患者 合併老花散光問題
根據醫師診間觀察發現,大部分的白內障患者同時面臨老花及散光的問題。開業眼科診所院長李永誠指出,過去白內障患者置換人工水晶體,僅有球面單焦點透明片的選擇,術後都需要準備1至2副的眼鏡,才能看得清楚;若常外出活動,還得再加一副太陽眼鏡,造成生活上許多不便。
多功能性人工水晶體 滿足患者用眼需求
隨著科技日新月異,人工水晶體發展出多功能性,有非球面、多焦點、矯正散光及過濾藍光片等。李永誠院長表示,3C產品發達,人手一支智慧型手機,以及生活品質提升,如今患者更需要全方位的視力範圍,包含遠、中、近都要有良好的視力,而多功能的人工水晶體正能滿足各種用眼需求。
李永誠院長說明,非球面的人工水晶體,提供較清晰的視覺及穩定的視力品質;多焦點、矯正散光的人工水晶體,可讓患者擺脫手術後配戴眼睛的不方便;過濾藍光的人工水晶體,則能過濾部分有害藍光、阻擋紫外線傷害視網膜及黃斑部,降低眼睛發生病變的危害。
置換人工水晶體 應詳細檢查評估
如何選擇適合的人工水晶體呢?李永誠院長建議,進行白內障手術前,由醫師先做詳細的眼睛檢查,如視力、散光度數、是否有眼角膜病變、視網膜病變、黃斑部病變等,以及水晶體是否曾經受傷、是否有青光眼等;接著患者必須與醫師做好雙向溝通及討論,包括日常用眼需求,如看書、使用3C產品、喜好活動,以及是否希望擺脫眼鏡等,再來評估最適合患者使用的人工水晶體。
全能型人工水晶體 同時解決視力問題
李永誠院長舉例,若患者的視網膜健康,裸視低於0.4、散光超過50度,術後有近距離用眼需求、喜愛戶外活動,又不想配戴眼鏡,可選擇全能型人工水晶體,眼睛視力問題就能同時改善。
術後兩星期 眼睛不可搓揉碰水
李永誠院長提醒,術後兩星期內,應按時點眼藥水、不要搓揉眼睛、眼睛不可進水、外出記得戴太陽眼鏡、避免長時間用眼,遵照醫囑定期回診;若出現視力模糊、刺痛等症狀,應儘快回診檢查,確認是否有傷口感染的情形。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4134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健保署宣布,今年5月1日開始,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第一線標靶新藥「妥復克」(afatinib)將納入健保給付,台灣是全球第一個核准該藥上市的國家,首度領先歐美;可望替肺癌患者每年省下約48萬元藥費。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專門委員陳尚斌表示,妥復克的第3期人體臨床試驗,在全球多...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捷運上、公車站前、候診區裡到處充滿低著頭滑動手機的民眾,門診中也常見到一邊描述症狀、一邊急著找手機的患者。醫師指出,因記憶變差、漏東忘西而前來就醫的民眾也增加了約1-2成。書田診所腦神經內科主任醫師黃婷毓表示,四月時,根據一項針對使用智慧型手機的問...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自經區設置國際醫療機構,加速醫療崩壞!」民間監督健保聯盟、醫師勞動條件改革小組、公醫時代、台灣護理人員權益促進會、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以及公衛學者今日召開記者會,呼籲政府資源應優先照顧台灣人民健康,並要求全面刪除自經區條例中關於國際醫療機構條文。立法院經濟委員會於本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今年20歲的陳小姐近年來左頸下經常腫痛,尤其吃東西後會腫得像雞蛋一樣大,還會伴隨口腔內硬塊及頸部痠痛。檢查後發現,原來頸部下的腫塊是頷下腺結石。負責收治陳小姐的馬偕紀念醫院耳鼻喉科蘇晉輝醫師表示,由於陳小姐頷下腺結石大小約0.6公分且在深層位置,雖曾在其他醫療院所嘗試幾...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