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制酸劑勿濫用 顧胃須腸胃氣順

制酸劑勿濫用 顧胃須腸胃氣順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胃痛、胃脹氣發生時,許多人會選擇吞顆胃藥,以為抑制過多的胃酸就能解決問題;其實,胃藥僅能中和胃酸,長期服用不僅傷胃,更影響各器官的功能運作。中醫師指出,胃酸過多代表腸胃的血液循環差,導致食物滯留時間過長,胃酸自然分泌過剩,要從改善腸胃氣血著手,才能常保腸胃健康。

根據IMS資料發現,去年國人總共吃掉超過22億顆胃藥,其中制酸劑藥品高達17億顆以上。中醫師李深浦觀察發現,通常西醫開立止痛藥、消炎藥時,都會主動開胃藥給病人,或病人怕吃藥傷胃,也會要求醫師開胃藥,以為吃西藥配胃藥可顧胃。但是否真有必要吃胃藥?那可不見得。

李深浦表示,事實上,部份胃藥是含有重金屬氧化鋁或氧化鎂的混合製劑產品,長期服用卻會傷胃及發生腎臟、肝臟病變的疑慮,甚至影響腦部運作功能,會出現想事情靈活度不好,長期累積,恐增加罹患阿茲海默症的機率。

「胃酸是殺菌的第一道門戶!」李深浦進一步解釋,胃酸可殺死食物中的細菌、黴菌;而胃藥是一種制酸劑,長期服用會使胃酸變少,反而導致腸胃殺菌功能不好,造成幽門桿菌增加,也增加發生腸胃病變、皮膚過敏等疾病的風險。而且現代人飲食習慣不好,喜歡邊吃飯邊喝湯,或配飲料一起吃,食物消化需要在腸胃發酵分解,將營養輸送到肝臟,再經由肝臟分解輸送到全身各器官;若胃部水分過多,會導致食物發酵變差,造成食物停滯在胃的時間過長,就容易分泌過多胃酸,產生胃痛、胃脹氣及胃酸逆流,甚至會有心臟二尖瓣、三尖瓣脫垂,以及中氣不順的現象。

李深浦強調,以中醫觀點來說,胃部消化食物產生熱量,小腸為吸收營養的「營血」,大腸則是排除廢物以及生產「衛氣」,腸胃產生的氣血充足,可推動血液循環,使「清氣上升、濁氣下降」,胃部氣血循環好,食物不會停滯在胃中,胃酸就不會過多也不會逆流;所以,用中藥治療胃酸過多、胃脹氣與胃痛,應用使腸胃順氣的藥物,只要腸胃的氣順就沒有胃酸過多的問題。

至於平常飲食起居該如何來保養腸胃呢?李深浦建議,胃腸保養首重細嚼慢嚥,日常飲食要充分嚼爛,讓口水充滿食物,幫助食物消化,胃酸也得到調節,並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血液氧氣充足,更帶動腸胃血液循環,自然有健康無病痛的胃腸。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7619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朱姵慈報導)新研究顯示,人們也許不需要戒掉垃圾食物和汽水來減重!研究人員發現,正常體重的美國人(BMI18.5至24.9)和BMI超過40的美國人,吃薯條、甜點,喝汽水的頻率並沒有差異。 肥胖?日常飲食影響更多 雖然研究發現,超重和肥胖的美國人並沒有比那些體重正常的族群更常吃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台灣肝病患者多,每年約有12000人確診,可說是「國病」,又因肝臟本身沒有神經系統,就是有異常也不容易被發現,因此肝病被稱為沈默殺手。成功大學附設醫院的肝癌團隊,以外科林毅志醫師為首,結合肝膽科、血液腫瘤科、放射線科、放射腫瘤科醫師,針對第一、二期的早期肝癌加以治療,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明琪報導)1名60多歲男性,多年前曾因左耳發炎流膿開刀治療,因此喪失聽力,最近右耳又出現類似症狀,但因擔心開刀治療,因此拖延一段時間才就醫檢查,醫師發現患者出現嚴重中耳炎,且耳膜受到損壞外,聽小骨也出現硬化,透過耳膜、聽小骨重建手術後,所幸聽力已恢復正常。 中耳炎起因是鼻子不可...

閱讀詳情 »

便秘速效方法是: 把青菜蘿蔔糙米一起煮飯,除此三樣之外,不再吃其他東西,一個星期內,可以把腸道洗得乾乾淨淨。 以下圖片來源糙米 另外:1、大黃5-10克,研為粉末,用醋調成稀糊狀,放傷濕止痛膏中心,貼雙足心湧泉穴,10-15小時後取下,一般用藥一次即見效。可清熱消積,導滯通便。主要治療熱火便秘、便乾...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