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化療+放射治療 腫瘤控制率較佳

(健康醫療網/張郁梵報導)根據國民健康署今年5月發布的資料顯示,民國99年死於肺、支氣管及氣管惡性腫瘤的患者共有八千多人,顯見肺、支氣管及氣管惡性腫瘤對民眾健康的影響,然而不少民眾卻因害怕輻射線的後遺症而錯失治療良機。醫師提醒,現在放射線治療技術進步,臨床上也有很多治療成功的案例,民眾可以不用緊張!

成大醫院放射線腫瘤部林逢嘉醫師表示,從成大醫院的肺癌案例來看,非小細胞肺癌所佔比例超過九成,其中有超過八成的個案發現的時候已是肺癌第三期或第四期。

對於第四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主要以抗癌藥物治療為主;然而,對第三期非小細胞肺癌來說,治療方式變化較大,可能包含手術、化學治療及放射治療。臨床上也發現,一些第三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在接受放射治療的同時,也使用抗癌藥物或手術治療,效果較好。

林逢嘉醫師指出,相較於過去,近幾年放射治療觀念和技術大幅進步,進而提高腫瘤的治療放射線劑量,同時也降低周邊正常器官所接受的放射線劑量,不僅提高控制腫瘤的機率,也降低腫瘤周邊器官因放射治療所發生的副作用。

一名79歲的老菸槍,因長期吸菸罹患第三期非小細胞肺癌,在接受化學治療和放射治療一個月後,腫瘤從原本的7公分縮小至2公分,且追蹤一年也並未發生因放射治療所導致的嚴重咳嗽或呼吸不順的症狀。

隨著治療觀念和技術的進步,放射治療副作用逐步降低,林逢嘉醫師建議患者及家屬可和醫療團隊討論溝通,讓患者可以順利完成治療,提高疾病控制率。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1221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雙腳無力聽信偏方吃草藥 恐延誤就診時機陳秀玉(彰化市、67歲),從事廚房事務工作,而從去年2016年10月起左側胸部下方開始有麻木感,雙下肢內側嚴重麻木、走路漸漸無力,尤其是從坐姿要站起來時,需要站一會兒才能步行,下樓梯相當困難且需扶把手『倒退嚕』,且走路無法超過100...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長照2.0升級 巷弄長照站社區老人的好厝邊為落實在地老化政策理念,長照2.0積極普及充實社區照顧資源,衛生福利部鼓勵社區基層服務單位共同投入佈建長照柑仔店,讓長照服務的觸角深入到每一個有需要的家庭中,截至106年7月,全台117個鄉鎮市區預計佈有441處巷弄長照站,讓都...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嘴巴破好痛!」不少人都有口破的經驗,口腔出現小小的白斑,第一時間通常都會擦藥膏,希望傷口能夠儘早癒合;不過,護理師提醒,口破有可能不是單純的口腔潰瘍,若是口腔黏膜炎,使用含有類固醇的藥膏,恐會抑制身體免疫反應,感染情形更加惡化。免疫力低下 口腔黏膜發炎易口破和信治癌症...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根據衛福部103年癌登統計,國人癌症時鐘撥快,平均每5分6秒就有一人罹癌,其中大腸癌更是連9年位居癌症榜首,年新增人數破1萬5千名。大腸癌治療以手術為主,但仍約有5成患者在手術前後必須輔以化學治療;然而,化療副作用卻是大腸癌病人排斥治療的最大主因。臨床上,就有一名四十歲...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