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十大吃魚守則

十大吃魚守則

 

1.過紅過白不吃:為了迎合客人的眼光和需求,魚販常會利用藥劑延長海鮮的色澤。

2.水色不對不吃:養殖漁塭如果呈現深綠色或是藍色,可能是藻類過多或是有人工添加物。

3. 醃製產品不吃:醃製品其中的硝酸鹽成分,和發酵的物質結合,會產生致癌的亞硝胺。

4. 超量生產不吃:為了供應需求而大量繁殖並快速促熟的漁獲,背後隱藏的人工添加物問題讓人憂心。

5. 價格離譜不吃:漁獲如果價格低得離譜,絕對要考慮店裡物品的來源及安全性。

6. 魚皮、內臟、脂肪少吃:戴奧辛、多氯聯苯以及汞、銅、鋅、鉛等等重金屬都有親脂性,容易累積在魚體的脂肪當中。

7. 大型深海魚少吃:在「大魚吃中魚、中魚吃小魚」的食物鏈當中,大型海魚體中積蓄的戴奧辛、多氯聯苯和重金屬更多。

8. 大陸水產少吃:大陸漁船的冷凍設備不佳,想要維持起碼的無菌都很困難,更遑論維持原有的新鮮程度。

9. 生魚片冷凍後吃:大部分的寄生蟲都可以藉由急速冷凍的方式殺死,所以冷凍的生魚片,要比現殺的生魚片來得安全。

10. 烤、蒸、煮為主:魚對於身體的保護效果經過油炸後只剩下一半,尤其使用飽和脂肪如豬油來炸魚,鍋內飽和脂肪會與魚身上的脂肪交換,導致吃進許多飽和脂肪。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黃姓小五女童常向父母抱怨肩頸僵硬、腰痠背痛,父母原以為是上體育課過於痠痛,起初只貼藥布,症狀嚴重時則選擇民俗療法治療,幾個月下來症狀時好時壞,直至在學校接受健康檢查時,醫師發現脊柱有不正常彎曲現象,安排到醫院複診,確診為功能性脊椎側彎,經安排物理治療後終改善症狀。功...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6)日台灣新增1名新冠死亡個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布,第935例個案12月29日在緬甸確診,曾好轉出院病情再惡化入院,2月7日搭乘醫療專機回台住院,約1個月後使用葉克膜,仍多重器官衰竭昨(5)日病逝。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第935例個案在去(2020)年...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台灣自購牛津AZ新冠疫苗,日前到貨11.7萬劑,目前仍在封緘檢驗流程,開打國家英國、美國、韓國都有傳出嚴重過敏反應個案,另外路透社報導,牛津AZ疫苗對巴西變異病毒保護力可能不錯,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強調,疫苗覆蓋率至少達到人口60%以上,才可能考慮開放邊...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昨(5)日越南公布新增6例境外移入,當中1名註明是中國籍專家,經查證是台灣籍,今(6)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說明,個案在出境台灣前,在台中榮總核酸檢驗陰性,入境越南當天也檢驗陰性,3月4日檢疫期滿篩檢轉陽。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有關台灣人在越南確診,已經有取得...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