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原來香菇抗癌養生降血壓這麼強,難怪稱為“植物皇后”,糖尿病、肺結核太多疾病都要靠它!

原來香菇抗癌養生降血壓這麼強,難怪稱為“植物皇后”,糖尿病 肺結核太多疾病都要靠它!

香菇是世界第二大食用菌,也是我國特產之一,在民間素有“山珍”之稱。它是一種生長在木材上的真菌。味道鮮美,香氣沁人,營養豐富,素有“植物皇後”美譽。香菇富含維生素B群、鐵、鉀、維生素D原(經日曬後轉成維生素D)、味甘,性平。主治食欲減退,少氣乏力。 

香菇的營養價值與食用功效

香菇營養成分一覽 

能量19千卡、 蛋白質 2.2克、脂肪0.3克 、 碳水化合物 5.2克、 葉酸41.3微克、 維生素C1 、膳食纖維 3.3克、核黃素0.08毫克、煙酸2毫克、 毫克鈣2毫克、 磷53毫克、 鉀20毫克、鈉1.4毫克、 鎂11毫克、 鐵0.3毫克、 鋅0.66毫克、硒 2.58微克、銅0.12毫克、錳0.25毫克 

藥用價值 

香菇含有一種分子量為100萬的抗腫瘤成分:香菇多糖,含有降低血脂的成分:香菇太生,香菇腺嘌呤和腺嘌呤的衍生物,香菇還含有抗病毒的成分:干擾素的誘發劑,以及雙鏈核糖核酸,是不可多得的保健食品之一。

香菇中含不飽和脂肪酸甚高,還含有大量的可轉變為維生素D的麥角甾醇和菌甾醇,對於增強抗疾病和預防感冒及治序有良好效果。經常食用對預防人體,特別是嬰兒因缺乏維生素D而引起的血磷、血鈣代謝障礙導致的佝偻病有益,可預防人體各種粘膜及皮膚炎病。

香菇中所含香菇太生香菇中的碳水化合物中以半纖維素居多,主要成分是甘露醇、海藻糖和菌糖,葡萄糖、戊聚糖、甲基戊聚糖等。可預防血管硬化,降低人的血壓,從香菇中分離出的降血清膽固醇的成分。香菇灰分中含有大量鉀鹽及其它礦質元素,被視為防止酸性食物中毒的理想食品。  

香菇還對糖尿病、肺結核、傳染性肝炎、神經炎等起治療作用,又可用於消化不良、便秘、減肥等。我國不少古籍中記載香菇“益氣不饑,治風破血和益胃助食”。民間用來助痘瘡、麻疹的誘發,治頭痛、頭暈。香菇含有雙鏈核糖核酸,能誘導產生干擾素,具有抗病毒能力。

食用功效

香菇多糖能提高輔助性T細胞的活力而增強人體體液免疫功能。大量實踐證明,香菇防治癌症的范圍廣泛,已用於臨床治療。香菇含有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對促進人體新陳代謝,提高機體適應力有很大作用:

1、提高機體免疫功能:香菇多糖可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還可促進T淋巴細胞的產生,並提高T淋巴細胞的殺傷活性;    

2、延緩衰老:香菇的水提取物對過氧化氫有清除作用,對體內的過氧化氫有一定的消除作用;    

3、防癌抗癌:香菇菌蓋部分含有雙鏈結構的核糖核酸,進入人體後,會產生具有抗癌作用的干擾素;    

4、降血壓、降血脂、降膽固醇:香菇中含有嘌呤、膽鹼、酪氨酸、氧化酶以及某些核酸物質,能起到降血壓、降膽固醇、降血脂的作用,又可預防動脈硬化、肝硬化等疾病。    

5、香菇還對糖尿病、肺結核、傳染性肝炎、神經炎等起治療作用,又可用於消化不良、便秘等。

6、吃香菇可提高人體免疫力 

美國農業部農業研究服務中心的農學家大衛·布魯爾通過研究發現:香菇中含有一種高分子量多聚糖,能夠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大衛·布魯爾是在阿肯色州的一個小農場裡進行實驗後發現香菇具有這種功效的。 

而另外一些研究顯示:香菇中含有的另外一種化合物——香菇嘌呤(也稱赤酮嘌呤)可以降低膽固醇的水平。香菇含有的抗氧化劑含量是麥芽的12倍,是雞肝的4倍。與松茸蘑菇和灰樹花(又名貝葉多孔菌,俗稱雲蕈、栗蘑、蓮花菌)相比,它的降低血壓和抵御癌症的功效更強。

VIA

相關推薦

芒果產季來臨,不同品種的芒果陸續盛產,土芒果、愛文、金煌和玉文,您最喜歡哪一種呢?或許對大多數的人來說,什麼品種不重要,只要是芒果,都很好吃。殊不知,同樣是芒果家族,不同品種仍有熱量上的差異,且維生素A含量甚至可相差7倍,想知道怎麼吃對健康比較沒負擔嗎?快繼續往下看! 台灣種植的芒果品種很多,有的滋...

閱讀詳情 »

夏天天熱,動一下就汗流浹背,並且還帶有臭味,有的人不以為意,認為只要把汗擦乾或沖個澡就好了。但是,中醫師卻提醒,無論是「自汗」或「盜汗」,都必需先清楚異常出汗與體質的相關性,要對症調理。還有,容易流汗,要小心是自律神經失調,不妨做1招安定神經的動作。 流汗情況,位居中醫問診第二重要地位 中醫認為,人...

閱讀詳情 »

4年1度的世界盃足球賽,今107年在俄羅斯熱烈開踢,許多球迷備妥零食、飲料和啤酒,以防看轉播時肚子餓,但是,這些食物普遍不健康,此時不妨改喝「俄式羅宋湯」,滿滿的營養保證空中加油更給力!只是,俄式羅宋湯與國內常見的羅宋湯有何差別?關鍵就在近來火紅的養生食材——甜菜根! 正宗羅宋湯的紅從哪來?甜菜根(...

閱讀詳情 »

生小孩好難?對於想要懷孕卻無法受孕的男女而言,「不孕症」已是心中揮不去的夢魘。醫師指出,不孕症不等於不能懷孕,而是不易懷孕;而不孕的發生與年齡關係密切,不是男女單方面問題,唯有打破迷思,才能走出不孕的陰霾。 婦產不孕專科醫師馬佩君指出,國內少子化問題嚴重,讓不孕議題沸沸揚揚,引起不少討論。據國健署統...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