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去年逾百名青少年 為「情」自殺未遂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青少年常會被多「情」所困!根據台北市自殺防治中心統計,去年共接獲134件17歲以下青少年自殺未遂或高風險轉介案件,其中高達8成3是因「感情或人際關係因素」困擾所致,其次為「精神健康或物質濫用」及「學校適應或生涯規劃因素」。

進一步分析青少年的感情或人際關係困擾原因,可發現12至17歲青少年多以家人相處困難為首,感情問題次之;而12歲以下則以同儕人際困擾為主。

台北市自殺防治中心組長莊東憲指出,在關懷訪視的經驗裡,青少年面對難以解決的壓力時,多不敢主動向家人、師長甚至專業人員求助,卻時常與同儕朋友傾訴心事,其實只是希望有人願意多瞭解自己的感受、不適。

莊東憲呼籲家長,應保持「3心、2意」面對家中多愁的青少年,包括「耐心」聆聽孩子聲音、「細心」觀察孩子情緒、「用心」培養孩子承擔能力,以及「在意」孩子的小小改變、陪伴孩子「創意」思考。

「多關心、傾聽與陪伴,別只顧說教!」莊東憲建議父母,可透過平日的家庭親子互動,了解兒女在學業表現及校園人際互動上面臨的壓力,不要因為忙碌而忽略兒女的異常情緒反應;另外,也不要求兒女當完美小孩,更別吝於讚美兒女,應試著給予熱情的稱讚及反應。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3651

相關推薦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2)日公布國內新增3例境外移入COVID-19確定病例,皆自菲律賓入境。3例境外移入 皆自菲律賓入境指揮中心表示,案768為菲律賓籍40多歲男性移工,12月7日來臺工作,持有登機前3日內核酸檢驗陰性報告,入境後至集中檢疫所檢疫,迄今無症狀;12月20日進行檢疫期滿前採檢,於...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因為無法趕在五點前下班,珮君都必須拜託阿公去幫忙接孩子放學,為了讓孩子聽話順利回家,阿公總是會買小零食、小點心來哄騙小孩,即使千交代萬拜託只能買牛奶、優酪乳、優格,千萬不要買糖果、巧克力,下班到家總是會看到驚喜。阿公總是兩手一攤,「他要買這個我有什麼辦法?」面對剛上幼稚...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侯佩岑21日凌晨在IG貼了1張照片,是她躺在病床上打點滴,神情看起來有些憔悴,原來她因為急性過敏導致呼吸困難,緊急到仁愛醫院急診就醫,文中除了感謝辛苦的醫護人員,也向粉絲報平安「現在沒事了」。 侯佩岑曾有「台灣第一美女主播」之稱,20日是她42歲生日,這1個星期來,多...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