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吃飯的時候滿頭大汗?說明你身體。。。

 

吃飯的時候滿頭大汗?說明你身體。。。

(圖片翻攝自今日頭條,下同)

【導讀】

夏天出汗很正常,但是有些人的出汗實屬異常。在吃飯的時候滿頭大汗,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現象。那動不動滿頭大汗,到底身體哪裡出了問題?

滿頭大汗,是病!

如果平時怕冷、動則汗出,首先要考慮到的就是在表的陽氣不足了,固攝不住汗液了。

這個咋理解呢?

電磁鐵在通上電後,鐵粉才能吸附在上面,如果電量不足,鐵粉就容易掉下來。

這個電量可以理解為在表的陽氣,有固攝之力,如果表陽不足,毛孔不能正常的開合,就容易出汗。

吃飯的時候滿頭大汗?說明你身體。。。

另外,很多人平時飯量大,口臭,吃飯的時候滿頭大汗,這是身體有伏熱的情況。因為身體有伏熱,所以容易出汗。

什麼是伏熱呢?現代人一般都有伏熱,因為現代人都是津液不足之人,津液不足,就容易產生鬱熱,伏熱。這個道理好比是大夏天太陽底下的一盆水,因為水量不足,循環差,水溫很快就燙手。

如何對治?

針對在表陽氣不足的出汗,經方——桂枝加附子湯可以對治。

桂枝加附子湯原方:

方中的附子是炮附子哦!炮附子與生附子的區別在於,炮附子能走表,振奮在表的陽氣。

針對身體有伏熱的情況,可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加經方藥——石膏

石膏這味經方藥,清熱且不傷津液。

石膏好比是身體的調溫裝置,能將身體設定在一個不那麼高的溫度,從整體上降低伏熱。

另外,咱們小道經方經常用到的補津液的藥,生地,也是一個偏涼的藥,也能起到清伏熱的作用。

夏天流汗該怎麼辦?

動不動滿頭大汗,是病,得按照上面方法好好治。。。

但是,夏天流汗了,會流失大量津液,如何補津液呢?

①最便宜的大米汁

抓一小把大米,放多一些水,熬好,喝大米汁,別看這方法簡單,卻極其好用哦!

吃飯的時候滿頭大汗?說明你身體。。。

②四物烏雞湯

四物烏骨雞--熟地15克、當歸10克、白芍10克、川芎5克、烏骨雞半隻、生薑3片,加水適量燉熟,再加入蔥白數段後食用。

③金匱腎氣丸,桂附地黃丸

化裁自《金匱要略》腎氣丸,是由干地黃、山萸肉、山藥、丹皮、澤瀉、茯苓、炮附子、桂枝八味藥組成。整體是溫補津液的,桂枝、附子都是補充水中的能量,就是把水變成水氣為人所利用。

④四物湯合四逆湯

推薦劑量:白芍45g 當歸60g 川芎60g 生地90g 干薑30g 附子30g 炙甘草30g

(單純的四物湯偏涼,合上小劑量四逆湯,有利於津液的氣化利用)

吃飯的時候滿頭大汗?說明你身體。。。

本文引用自 今日頭條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你絕對會喜歡!!

她說要做「披薩」時居然把「米直接倒進電鍋」,原本生氣的媽媽最後卻吃不停!!!

吃飯的時候滿頭大汗?說明你身體。。。

隋棠首度公開「育兒秘訣」!兒子竟只哭3天從此就「乖乖秒睡」!!從此超好帶…

吃飯的時候滿頭大汗?說明你身體。。。

「飯店員工」終於肯說實話了!!如果你看到「這樣的床」,那你就要小心了!!

吃飯的時候滿頭大汗?說明你身體。。。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翎娟報導】新生兒的誕生,總為家庭帶來無限喜悅,不過「巴掌仙子」的誕生,卻帶給爸爸媽媽無限擔憂。亞東醫院新生兒科梁翔主任表示,巴掌仙子或許剛開始跑得比較慢,各項表現或許比較不理想,但是只要經過醫護團隊及家長的悉心照料,也可以跟其他足月出生的孩子一樣跑跳自如,甚至表現得更傑出,要爸爸...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別以為只有腦中風、帕金森氏症等疾病才會出現吞嚥障礙,依據國民健康署資料指出,65歲以上長者有21.8%於每週至少3次進食嗆到,有12.8%經過評估為吞嚥異常,每十位長者可能就有一位是輕度以上的吞嚥障礙。衛福部南投醫院林宛臻語言治療師表示,當吞嚥能力衰退時,可能會引發某些...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根據統計,90%國人有嚴重程度不等的牙周病,但只有特殊或末期牙周病患者才會感受到明顯的疼痛,因此許多人稍不留意,即可能延誤病情而造成牙齒掉落,甚或不易治療的狀況。對於牙周病防治,除了牙科醫師的衛教與治療外,民眾本身也要落實口腔衛生,定期做牙齒健康篩檢,才能擁有一口好牙與...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雷擊頭痛痛到要人命,磁振造影新方法現曙光!雷擊頭痛是近10年才被命名的疾病,讓許多患者頭痛到影響生活。榮陽頭痛團隊開發磁振造影新方法,有別於過去侵入性的血管攝影,研究發現腦部病變白點可視為疾病指標,且臨床醫師可輕易判讀。雷擊頭痛要人命 增腦中風風險可逆性腦血管收縮症候群...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