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合併標靶藥物治療 提升晚期腸癌存活率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台灣大腸直腸癌罹癌人數每年遽增,目前治療方式採以「個人化醫療」及依照病患情況「量身訂做」,透過手術、放射線、化學及標靶藥物等,可提升存活期;其中,手術較能降低對病患傷害、術後恢復最快,以及免疫力抑制最低的低侵襲性微創手術,隨著新藥問世和達文西機器手臂發展,可提升手術治療的效果。

台大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梁金銅說明,第1-3期的大腸直腸癌治療以手術切除為主,除將腫瘤所在腸管切除外,還要視病患情況及醫師判斷廓清淋巴結。術後是否接受輔助性化療,需根據腫瘤的病理分期,第3期一定要接受化療;第2期視情況而定,高危險群的病患才建議做輔助性化療。

台灣大腸直腸癌病患約有1/4首次診斷確診就屬大腸直腸癌第4期,腫瘤已轉移至其他器官,最常見為肝臟與肺臟,無法單以手術根除性治療,需配合外科、腫瘤科、放射腫瘤科等多科醫師診療,輔以化療與標靶藥物,妥善使用可提升病患生活品質和有效提升存活期。化學及標靶治療有時是在術前實施,先使腫瘤縮小後再手術,有些則是術後進行,視醫師判斷和病患狀況而定。

梁金銅主任解釋,標靶治療是運用高科技分子生物醫學,找出癌細胞和正常細胞的不同,針對癌細胞特異標靶,阻斷癌細胞成長,較無傳統化療的副作用。標靶藥物合併傳統化療可縮小腫瘤,幫助病患有機會進行根除式切除,並有助於延長整體存活。

目前針對大腸直腸癌第1線標靶治療,健保局已通過給付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單株抗體

Cetuximab及血管生長因子單株抗體Bevacizumab兩種標靶藥物。Cetuximab直接作用在腫瘤細胞上,有生物標記KRAS

基因可預測是否有效,副作用是皮膚及輸注反應,可經由預防性藥物達到有效控制;而Bevacizumab經由改變血管特性而達到抑制腫瘤生長環境,副作用是胃腸穿孔、外科手術和傷口癒合的併發症及出血,現階段無法事先預防,因此,病患若治療後需進行手術,需小心時間點的選擇。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0000

相關推薦

自我(原作者)有胸的那天起,它們就不那麼對稱。當然了,這種不對稱並不很嚴重,我不需要購買特殊胸罩之類的玩意兒。所以除非你看到我的赤裸上身,否則你可能永遠也不會注意到我的兩團胸部有任何形狀或型號上的差異。(圖片來源:bustle) 其實我對此倒是並不在意,但我很好奇致使它們不對稱的初始原因。我最近常常...

閱讀詳情 »

   (左圖為示意圖翻攝鳳凰網ㄥzuzutop)   1種醬油吃了必得肝癌認清9因素遠離癌(圖翻攝鳳凰網) 醬油是中國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味調味品,中國人在很久之前就發現了釀造醬油的秘密。在距今2000多年前的西漢,醬油已經有了廣泛的運用和生產基礎。然而近些年,專家卻...

閱讀詳情 »

脫髮病之合理食療,以助髮長(圖片來源:via1 via2)哪些食物有利於頭髮的生長       日常生活中一些富含植物蛋白的食物有利於頭髮的生長,如燕麥、花生、蓮子、 榛子、黃豆、綠豆、南瓜子、蠶豆、豌 豆、豆腐皮、干蘑菇、豬皮、...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根據雜誌調查,台灣有4成7的民眾長期處在中高程度的壓力之下;而專業精神科醫師也認為國人壓力指數高達7.3分(滿分為10分),從精神科診所爆增也可窺知一二。這兩份調查都指向同樣的結論,民眾擔心失業、經濟不振、社會秩序與安全不佳,都是令社會大眾憂慮的事項。根據遠見雜誌調查,...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