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哪些食材可消夏季水腫?|台灣好食材

炎炎夏日,不少人感受到身體浮腫的現象,中醫師表示,這是因為節氣、飲食、生活習慣等因素影響到身體代謝,建議透過食材選擇和飲食調節達到消水腫的效果。
哪些食材可消夏季水腫?|台灣好食材
冷飲、冷氣、不運動,水腫肇因
台北慈濟醫院中醫師吳佩青指出,長夏季節的特點是濕熱,中醫認為「長夏養生,重在於脾」。因為此時如果飲食不節,過量吃冷飲、猛吹冷氣、缺乏運動、過度勞累,或是身體「脾虛」的人,脾容易被「濕邪」所困,出現水液運化功能失常,就會造成「水腫」的症狀,並伴隨著身體疲倦、食欲不振、心煩難眠、大便稀軟等。

減納,吃發汗利尿食材
由於水腫屬於中醫「脾腎兩虛」的範疇,因此有所謂「腰以上腫發汗,腰以下腫利小便」的原則。容易水腫的人,夏季飲食宜清淡,應避免鈉鹽含量高的醬料,如辣椒醬、沙茶醬、豆瓣醬、甜麵醬、番茄醬等。

吳佩青說,夏季預防水腫的自我保健之道,除了要顧護脾陽,避免過量吃冰、吹冷氣外,應配合適量運動,保持適當流汗,有助於排出身體的濕氣。她也建議食用調味清淡、清暑利濕或是利水健脾的食材,來幫助身體消除水腫,包括:薏苡仁、芡實、紅豆、綠豆、冬瓜、西瓜、山藥、茯苓、白朮、佩蘭、藿香、白扁豆、蓮子、白豆蔻等

她強調,上述清暑利濕的食材,可以幫助身體排除夏季濕熱之邪,也有利小便、消水腫的功效;另外,食用健脾的食材,也可改善脾胃的「化濕」功能,消暑兼消水腫。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台灣好食材Fooding》】

相關推薦

2021.12.15更新【NOW健康 陳敬哲、陳如頤/整理報導】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資料顯示,台灣因新冠肺炎(COVID-19)死亡者,截至2021年12月15日為止,已經有849人不幸病逝。隨著全球疫情日益嚴峻,指揮中心每日下午2點固定召開記者會,公布最新疫情報告及相關防疫政策。 自從20...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1名19歲少年因嚴重車禍合併腦出血、胸骨骨折和氣胸住院治療,住院過程中心電圖呈現T波倒置和心臟酵素節節升高等疑似心肌梗塞的表現,當時醫師感到很驚訝,心肌梗塞發生的年齡,已經下降到19歲?其後,為少年執行心臟超音波檢查發現,左心室表現章魚壺心肌症的收縮模式,才診斷為心碎...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62歲溫女士患有多年糖尿病與慢性腎臟病第四期,雖然未達洗腎程度,但身體始終虛弱,常因疲憊、失眠、腰痠背痛等各種腎臟病引發的尿毒症症狀就醫。為了調理身體的不適進而到台北慈濟醫院中醫部就醫,經內服科學中藥調理,並輔以針灸緩解身體不適,搭配非侵入性的艾灸促進血液循環、改善代謝...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年輕癌友接受治療產生的副作用竟會比老年人還嚴重,來自台灣癌症安寧緩和醫學會調查指出,高達92%台灣癌症病患有癌因性疲憊問題,其中針對婦癌癌友研究發現,21至59歲的青壯年、中年族群因癌症治療產生的癌疲憊嚴重程度竟遠高於逾60歲的長輩。高雄長庚醫院婦產部副教授蔡景州醫師解...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