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太恐怖了!這就是常「挖鼻孔」的下場!竟然比我想像的還可怕100倍啊!

太恐怖了!這就是常「挖鼻孔」的下場!竟然比我想像的還可怕100倍啊!

  挖鼻孔這種討厭卻又無可避免的習慣,四分之一青少年每天平均進行4次。科學家亦曾試圖研究它的目的何在,卻徒勞無功;退一步說,即使鼻屎和鼻涕能吃得下去,但也沒有營養可言。有解釋認為,挖鼻孔會強化免疫系統。 挖鼻孔這一動作在網上被認為是「鄙視」的意思。

  每個人或多或少的都有一些壞習慣,在不經意間就養成了,想要改掉則可能也需要時間,挖鼻孔這個動作雖然不雅,但卻是很多人常有的習慣,尤其是在乾燥的時節,很多人都會下意識的去挖鼻孔,看似一個不經意的動作,卻可能導致鼻炎等不良的後果,因此一定要注意。

    頻繁的挖鼻孔動作,即使不會立刻損傷鼻孔,指甲中攜帶的病毒和細菌也會殘留在鼻腔裡面,一旦鼻腔內的溫度、濕度達到它們生存所需條件,細菌會大量的繁殖,繼而引發上呼吸道感染。此外,鼻黏膜遭受機械性刺激容易引起鼻內炎症,如急性鼻炎、鼻竇炎。由於鼻部處於面部危險三角區內,若炎症控制不好,有可能侵入顱內,危及生命。

  如果鼻內進了灰塵,可以用乾淨的棉簽或者紗布蘸取適量生理鹽水進行清洗。鼻部乾燥時可滴1~2滴植物油在鼻腔中,以保持黏膜滋潤。鼻炎、鼻竇炎患者,在污染較為嚴重的環境中工作的人,鼻部乾燥較為嚴重和鼻部手術後的人可以到醫院進行鼻部沖洗,可有效緩解不適。

 鼻子是人體呼吸道的門戶。鼻腔內有豐富的毛細血管,分泌粘性液體,加溫寒冷空氣,濕潤乾燥空氣。鼻毛縱橫交錯,如保護屏障,過濾吸入空氣重的灰塵雜質。鼻子功能正常與否直接關係到呼吸道健康。

  不良挖鼻孔習慣往往導致萎縮性鼻炎。由於鼻粘膜萎縮、分泌物減少,鼻腔的防禦能力下降或喪失,導致一系列的呼吸系統的疾病,如慢性咽炎、慢性氣管炎、鼻竇炎,甚至容易繼發肺內感染等疾病。

  人體的鼻腔內有一層很薄的粘膜,下面有十分豐富的毛細血管,如經常挖鼻孔,就會使毛細血管受到損傷產生流血現象。

  前鼻庭裡有許多鼻毛,形成一道「防護林」,將空氣中混雜的灰塵和細菌阻擋住,不讓它們進入肺部。挖鼻孔時常會將鼻毛挖掉,使鼻腔成為微生物侵襲的門戶,同時也可引起前鼻腔感染,嚴重者可造成顱內化膿性感染,因為鼻腔的靜脈與頭顱腔內的靜脈相連通。所以鼻子為中心的「危險三角區」切不可輕舉妄動。

  如果感冒時,鼻腔內分泌物較多引起幹痂,可用棉簽沾水後濕潤粘膜再輕輕地將干痂撥出來,千萬不要隨便挖鼻孔,以免引起流血、感染。 

  正常的鼻孔受到污染空氣的刺激或空氣乾燥時,也會引起鼻孔發癢和發乾,但不要用於手指去挖鼻孔。養成挖鼻孔解癢的習慣是不好的。因為鼻孔里長有很多鼻毛,這些毛互相交織成網狀,可以把吸入的空氣中的灰塵、顆粒、細菌等不潔之物阻擋住,起到清潔吸入空氣、保護呼吸道的作用。另外,在鼻孔前部有皮膚保護,細菌等不能侵入。如果經常用手指挖鼻孔,堅硬的指甲損傷了鼻孔裡的皮膚,就可以引起感染。

  即使未發生感染,但是損傷了皮膚在愈時也要形成一層痂,鼻孔裡結痂是很不舒服的,於是總想用手指把它挖掉,這樣就會出現挖了又長,長了又挖的長期不癒的情況。 

  在鼻內結痂產生不舒服感覺時,應當忍耐和克制,不要用手指挖鼻孔,這樣,只要經過幾天時間,傷口癒合,痂皮脫落了,不舒服的感覺就消失了。如果結痂面過大,鼻癢難以忍受,可以涂些藥膏或氧化鋅油,使痂皮軟化,鼻癢就會緩解。

  有人認為挖鼻孔時只要注意些,不挖傷了就沒有關係。不是的,有時即使自己未感到挖傷,也沒有挖痛,但也常會造成輕微的擦傷,這樣就破壞了皮膚的正常防護功能,給細菌侵入開闢道路,而會產生感染,形成癤腫。鼻孔部位一旦發生癤腫,不僅非常疼痛,而且這個部位的炎症很容易擴展。

  如果處理不及時,炎症擴展開來,就有危及生命的危險,由於這個區域很易引危險,所以醫學上把這個部位叫作危險三角區。因而一定不要養成挖鼻孔的習慣。另外,拔鼻毛和挖鼻孔一樣,也可以引起同樣的危害。有挖鼻孔和拔鼻毛習慣的人,應當把這種不良的習慣改掉。這樣我們的身體才會更加的健康。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最近氣候不穩定,時而艷陽高照,時而傾盆大雨,以致空氣中都彌漫著悶濕的氣息;中醫師指出,氣候悶熱,以致易生皮膚病,尤其是濕疹病人特別多,許多人都因為皮膚搔癢而抓破皮。中醫師林彥君表示,濕疹病人會在皮膚上出現小紅疹、丘疹及紅斑,而且會反覆發作,且有慢性化傾向,急性發病急,病程短...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糖尿病高居台灣十大死因第五位,不僅難以治癒,更可能造成許多急慢性併發症,如失明、截肢及尿毒。健保局提醒,透過定期回診追蹤檢查,可預防或延緩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或惡化,糖尿病病人切記定期接受血糖(糖化血紅素)、血脂、眼底及腎臟功能(尿液微量白蛋白)等4項檢查。糖尿病是一項難以治...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吃素不一定就等於清淡!有位長期吃素的師姐,因經常食用素泡麵竟使三酸甘油酯數飆高不下,也擺脫不掉高血脂,經詢問醫師才知道,因為泡麵是油炸的高熱量食品,也含過量的添加調味料,無論是否為素食,都會使血脂升高,導致素食熱量攝取更高。高血脂無預警,卻是冠心病的危險因子,容易沉積在動脈...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從事舞蹈教學20年,現年64歲的劉老師,退休後,去年參加彰化基督教醫院舉辦的健康煮課程,學會怎麼吃才健康,不但讓膽固醇降低、睡眠品質改善、解決了便秘問題,更因此結識到許多好姐妹。據統計,台灣約70%長者生活在社區中,像劉老師這樣樂齡的長輩,最重要的就是社區提供豐富的銀髮族資...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