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孕事迷思與真相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文:喬依絲編譯Photo Credit: Unsplash @ pixabay by CC0 Public Domain

相信大家都很清楚如何「製造」baby,但即使身處在現代化科技進步的社會,仍然有許多人對於孕事相關知識仍是一知半解,甚至陷在以訛傳訛的迷思中,造成懷孕期間的不便或是危險,以下由專家來解釋關於孕事的各種迷思與真相。

迷思一 : 還年輕不用太急著懷孕,反正現代人都晚婚、高齡生產
女人的生育能力在27、28歲時即開始極速下降,到了35歲則僅剩微小的機會了,再加上諸多外在因素或婦科疾病會影響到生育力,如 : 尼古丁、酒精、咖啡因等攝取量、子宮內膜異位瘤(俗稱巧克力囊腫)、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等,因此千萬不要參考身邊女性親朋好友的生育年齡,而是與醫生聊聊自己的生育能力。
孕事迷思與真相
迷思二 : 生理週期十分規律,一定很容易受孕
一般生理週期約28天左右,值得注意的是,即使生理週期規律,但其中的雌激素、黃體素含量多寡均有可能影響受孕,建議由醫生檢查並給予適當治療。

迷思三 : 高潮有助於吸引精子
研究顯示,無論女性是否達到高潮與卵子可否受孕毫無關聯,事實上,精子可以在生殖道存活數天,無論高潮與否。

迷思四 : 性行為後躺在床上、雙腳抬高垂立於牆上30分鐘,可增加受孕機率
這完全無法幫助受孕,事實上,性行為後可立即起來行走,因為精子會自行往上游走。

迷思五 : 喝咳嗽糖漿可增加受孕機率
幾年前,某論壇介紹咳嗽糖漿中的甘油愈創木酯可使子宮頸黏液變薄,如此有助於受孕 ; 事實是,專治不孕症的排卵藥Clomid反倒是為了使子宮頸黏液變厚。

真相一 : 缺乏維生素D會影響生育力
大多數人都缺乏維生素D,雖然加拿大衛生部建議每位成人每日應攝取600國際單位(IU),但夫妻雙方可透過簡單的血液測試來了解目前的狀況,再由醫師建議服用劑量。

真相二 : 夫妻雙方均需要補充葉酸
除了須留心維生素D足夠與否,夫妻雙方每天都應攝取1毫克活性葉酸以預防神經管缺陷,選購時請留意標籤上是否標記5-MTHF(5-methyltetrahydrofolate / 5-甲基四氫葉酸)。

真相三 : 檢查甲狀腺功能
人體內的細胞經由甲狀腺素的刺激而產生新陳代謝作用,甲狀腺機能低下會降低受孕機率及增加流產風險,而甲狀腺機能亢進(或稱為葛瑞夫氏疾病)又會導致經期不正常,因此建議由專科醫師進行檢查。

Reference :
Trying to get pregnant: Myths vs. facts

相關推薦

「醫師,我關節好痛,好像刀在割…」一位步履蹣跚的患者走進診間,這位阿伯年約70歲,患有慢性腎臟病合併痛風,初步診斷為痛風發作,除了安排驗血,也仔細詢問他的用藥、飲食習慣,這位阿伯很疑惑,他幾乎不碰高普林食物,為何會痛風發作?凱硯診所院長、腎臟內科醫師王峰銘追查發現 ,這位阿伯近日都把水...

閱讀詳情 »

▲實驗首度證實電子煙煙霧會引發肺癌及膀胱癌風險。(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電子煙在美國引爆大量急性肺損傷、死亡個案,美國國家衛生院(NIH)委託紐約大學進行最新動物實驗更證實了含尼古丁的電子煙煙霧會引發肺癌及膀胱癌風險。參與該研究團隊的台灣學者、陽明大學藥理...

閱讀詳情 »

▲因為沒有症狀,有近8成患者直到骨折後才知道自己有骨質疏鬆。(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年逾50歲,害怕骨鬆骨折來得無聲無息嗎?如果身體出現以下4大危險現象千萬要小心!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長林高田提醒,如果50歲後發生骨折、出現身高縮水超過4公分、站直時後腦勺與牆...

閱讀詳情 »

▲國內接種HPV疫苗後發生不良反應的「痛痛女孩」。(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國內一女學生Bella(化名)在2016年接種人類乳突病毒HPV疫苗後發生疑似嚴重不良反應,透過行政訴訟,成為國內首位告贏衛福部的「痛痛女孩」,儘管案件還在上訴中,但民間團體今(16...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