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孕婦懷胎9月,產程當日竟分娩出「俄羅斯套娃」,一個套一個…醫生都嚇傻了!!

 

今年5月初,浙江麗水的鄧先生和愛妻興致勃勃準備迎接他們的寶寶。可沒想到剛看到孩子的時候,連接生的醫護人員都傻了眼。到底發生了什麼?

去年,鄧先生和外市的林小姐通過相親結識,相互心生好感。同年,在親朋好友的祝福下完婚。新婚燕爾,幸福美滿,若再添一子,更是景上添花。鄧先生婚後不久,父母便叨嘮起抱孫子的念想,林小姐的肚子也很爭氣。去年10月,檢查出懷孕數週,一家四口喜上眉梢。為了讓林小姐安心養胎,她辭去了化工廠的工作在家靜養。

今年剛過完五一勞動節,林小姐忽然覺得腹部陣陣疼痛,丈夫鄧先生趕忙陪妻子去醫院。一進醫院,林小姐就被推進了產室。產程很順利,醫護人員剛準備給林小姐報喜時,卻發現男嬰的肚子上有個巨大的包塊醫生覺得不對勁,馬上給嬰兒做了檢查。竟然在男嬰的腹中發現了另一個幼小的胎兒。

孕婦懷胎9月,產程當日竟分娩出「俄羅斯套娃」,一個套一個…醫生都嚇傻了!!

(圖片翻攝自今日頭條,下同)

「如不盡快取出,不僅會影響孩子的發育,還會導致腸梗阻。」醫生向鄧先生解釋道,鄧先生得知情況後,大驚失色「我兒子肚裡還有孩子,這簡直就是真人版俄羅斯套娃啊!」隨後給剛出生不久的嬰兒進行了手術,摘除了其腹中的胎兒。如今,孩子平安。

到底是何原因造成嬰兒體內還有一個胎兒呢?醫生解釋,這是非常罕見的寄生胎。 寄生胎是一種罕見的先天性疾病,遺傳學上又稱「胎內胎」,發病率在五十萬分之一,是指完整胎體的某部分寄生有另一個或幾個不完整的胎體。

孕婦懷胎9月,產程當日竟分娩出「俄羅斯套娃」,一個套一個…醫生都嚇傻了!!寄生胎在我國極少見,因其好發部位為腹膜後及腹腔,表現為逐漸增大的腹部包塊。被寄宿的新生兒多變現為肚子明顯比其他孩子大,但食量不大,偶爾不願進食、不愛睡覺。

病因分析

一般認為是由於受精卵在胚胎發育早期的內細胞群階段,胚泡內全能細胞團分裂成2團或2團以上的內細胞群,如這些內細胞群均等地發育便成為正常雙胎或多胎;如因某種原因其中一團或幾團內細胞群發育受限或停止,被包入另一團發育良好的內細胞群所形成的胎兒體內,就成為單具或多具寄生胎。寄生胎無獨立生活能力,但於寄主體內仍是活的組織,並隨寄主的成長而增大,營養供給來自寄主,常因營養缺乏而造成發育不正常或嚴重畸形。

疾病治療

關於治療,要視寄生胎的具體情況而定。如果寄生胎已停止生長,且不產生壓迫症狀,那就不一定需要手術切除。倘若有壓迫症狀,或者雖然暫時無症狀,但寄生胎在不斷增大,則以手術切除為宜。

疾病預防

1、不能近親結婚;

2、遠離輻射;

3、放化療期間不能懷孕;

4、注意孕前檢查;

5、已婚婦女注意每年定期婦科檢查。

罕見的寄生胎遇到真的會很嚇人!

孕期作好檢查以避免胎兒問題!

本文引用自 今日頭條

本站即時熱門文章!!

絕對值得一看!!!▼

預言成真!!強震又來了!11點17分6級強震!震央在這個地方…

孕婦懷胎9月,產程當日竟分娩出「俄羅斯套娃」,一個套一個…醫生都嚇傻了!!

還原現場!「鄭捷」在最後還是怕了!當他在刑場聽到這句話時,突然顫抖了一下!!

孕婦懷胎9月,產程當日竟分娩出「俄羅斯套娃」,一個套一個…醫生都嚇傻了!!

請為她加油!!爸爸變得易怒,弟弟妹妹也…小燈泡媽媽:「覺得撐不下去了…很想放棄…」

孕婦懷胎9月,產程當日竟分娩出「俄羅斯套娃」,一個套一個…醫生都嚇傻了!!

相關推薦

撰文/林玫妮、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想要維持口腔清潔,刷牙是最基本的每日工作,起床時、飯後、睡前,是3個重要的時間點。不過,有時候刷了老半天,卻發現牙齒背面仍有牙垢存在,好像怎麼樣都刷不乾淨,到底要如何操作,才是最正確的刷牙方式呢?   4原則,一學就會 臺北...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不捨癌父受折磨 20歲女兒捐肝救父家住苗栗的55歲徐姓患者,本身是C型肝炎合併肝硬化患者,長期以來都在住家附近診所追蹤,2014年11月疑似發現肝腫瘤,同年12月確診為C型肝炎肝硬化合併肝癌。2年多來針對肝腫瘤進行過3次射頻燒灼治療,腫瘤卻仍然不斷復發,讓患者妻子與三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動物內臟腎、肝、貝類等食物,以及香菸常含有重金屬鎘。美國一項五年觀察性研究發現,女性若體內帶有高濃度的鎘,罹患子宮內膜癌的風險就會上升約兩成二。美國密蘇里大學研究團隊近日在〈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期刊〉(PLOS One)發表上述研究成果。研究作者希望透過這項研究,可以找到...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癮君子看過來,你在每一次吞雲吐霧之間,氧氣和充滿毒物的菸霧浸滿了整個肺臟,或許你已經知道菸品的危害。但你可能不知道,抽菸比你想像的更致命!抽菸傷肺 連帶損害造血系統臺南市政府衛生局指出,今年3月,著名期刊《自然》(Nature)刊登了一份撼動醫學界的研究成果,科學家們發...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