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常久站女性易早產 醫:應做好安胎防護

常久站女性易早產 醫:應做好安胎防護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在溫馨的五月,總有一群媽媽們無法充分享受過母親節的喜悅,她們是早產兒的母親。面對可能早產的惶恐、焦慮,安胎媽咪的辛勞與身心負擔更需要關懷;醫師提醒,高齡產婦、青少女、多胞胎妊娠、需長時間久站和工作壓力大的女性,都屬於早產的高危險群,應隨時提高警覺,做好安胎措施,減少生下早產兒的機率。

早產指的是懷孕週數滿20週,但未滿37週的生產;一般而言,出生體重愈低的早產兒面臨的問題通常愈多,因此,早產特別強調在妊娠32週以前或體重低於1500公克的早產兒。據統計,每年全球約有1500萬名早產兒誕生,約占了新生兒的1成左右;在台灣,早產發生率約為8.5-8.9%,每年約有2萬名早產兒,死亡率約1-2成。

為什麼會早產?馬偕紀念醫院新生兒加護病房資深主治醫師許瓊心醫師解釋,雖然早產真正的原因至今仍不明確,但是有流產或早產病史、母親子宮有問題(如子宮頸閉鎖不全)、未成年或高齡產婦、母親有前置胎盤或胎盤早期剝離、羊水過多或過少、母親抽菸或酗酒、早期破水、母親有娠妊毒血症、多胞胎、胎兒先天異常等,通常比較容易有早產的問題發生。

儘管國內生育年齡有逐年攀升的趨勢,但孕婦對於預防早產的警覺性卻明顯不足,總是等到發生時才措手不及。早產兒基金會李宏昌董事長因此提醒,生活節奏較緊張、壓力較大或工作需久站者,容易出現子宮收縮的情形,應在懷孕期間格外注意;另外像是合併急性或慢性疾病、或有妊娠高血壓等綜合徵狀者、前置胎盤或胎盤早期剝離者、羊水過多或過少者、多胎妊娠孕婦等,也應應積極配合醫師做好安胎防護,才能避免早產的發生。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4741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一名31歲女性結婚五年多來依舊無法受孕,很多長輩也提供不少秘方給夫妻倆,卻也未有成效,直到兩年前就醫求診後,醫師發現原來是太太罹患宮內膜異位症,也就是卵巢內出現大小約6公分的巧克力囊腫,才埋下不孕原因,經由安排卵巢囊腫切除手術後,恢復良好,一年多前也經由排卵藥治療,順...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義輝報導) 在台灣,每年約30至40名新生兒罹患膽道閉鎖,發生率位居世界第二,膽道閉鎖是臨床上兒童肝病致死原因,也是兒童換肝的主因;兒童肝膽疾病防治基金會董事長張美惠醫師指出,新生兒黃疸雖較常見,但部分因嬰兒膽道閉鎖等嚴重的肝病引起的黃疸,則屬於病理性黃疸,不得輕忽嚴重性。 嬰兒...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40歲的黃先生是電腦工程師,肩頸痠疼已持續超過半年,起初以為是長時間使用電腦所引起,但最近常常會在休息時間也開始痛起來,轉動脖子時感到有條肌肉被緊緊拉住,連抬手取物有時都會抽痛,肩膀上的肌肉摸起來硬梆邦,輕輕一按就痛的哇哇叫。做了X光、核磁共振檢查都無異狀,吃藥也難以改善...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一名65歲女性右耳突發性聽力障礙、略微步態不穩而就醫。聽力檢查發現右耳感音性聽力損傷53分貝,左耳聽力正常;聽性腦幹檢查,結果呈兩耳間第5波潛值差1.5 毫秒大於正常值(0.2毫秒),右耳各波也有不正常延長現象;而核磁共振檢查則呈現右側內聽道處有一1.7公分大小的腫瘤...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