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年度顯學免疫療法 有助減少化療副作用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位72歲的邱媽媽,因排便出血就醫,經由大腸鏡檢查發現,腸道中有一小突起不斷出血,手術後檢驗顯示,腫瘤雖小卻已轉移至淋巴,因而被診斷為第三期腸癌,但在化療期間,卻出現白血球不斷下降等副作用;因此,醫師建議,搭配雲芝多醣免疫調節劑治療,使得白血球指數恢復正常,肝、腎功能等也都正常,連手麻等副作用都趨近於無。

根據國健署最新癌登報告顯示,大腸直腸癌發生率已與女性乳癌並列第一;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一般外科主任魏柏立說明,事實上,第一、第二期的腸癌治癒率超過八成,只要善用政府健檢措施,如兩年一次免費糞便潛血檢查,早期發現都可治療。且以第三期之後的腸癌5年存活率來看,國內數字不如國外理想,約在50~60%,但也有一半以上的治癒率。

魏柏立主任指出,目前腸癌治療皆以手術切除腫瘤為主,第三期之後再以化學治療輔助,而在醫學科技進步之下,也越來越多人不排斥化療。腸癌的化療主要是5FU搭配鉑金類藥物,接受化療後的存活率也提升至八成。

癌症治療有手術切除、化療及放療外,醫學上並興起免疫療法,且於近日被全球頂尖的學術期刊《科學》雜誌評選為年度「學術重大突破」。魏柏立主任指出,大腸直腸癌的化療大約需要半年,若半途因副作用而放棄治療就前功盡棄。免疫調節劑中,如雲芝多醣體,於日本已核准用於胃癌、腸癌及部分非小細胞肺腺癌,臨床經驗超過20年;日本大型研究中顯示可大幅改善化療不適,2012年的研究中更指出,有使用雲芝多醣體的化療患者,復發率較無使用者降低了30%,臨床上也顯現出可以降低化療中的末稍神經毒性,降低手麻等症狀。

民眾對於化療的刻板印象不外乎是副作用難以忍受,不過,魏柏立主任說,其實整體病人都可接受,只有少數個案抗拒,選擇其他民間療法等偏方;他並強調,患者千萬不要相信沒有實證醫學的療法,沒有療效還好,最怕是反而傷身、加重病情。目前治療講求個人化,若有手足症候群、手麻等症狀出現,醫師會視情況減少劑量,或者搭配雲芝多醣免疫調節劑治療。

雲芝多醣免疫調節劑與一般保健食品不同,屬於衛福部核可的藥品。魏柏立主任補充,患者應盡量保持正向態度,並配合醫師叮嚀,遠離偏方,多吃天然蔬果、少吃紅肉、均衡飲食,避開危險的生活習慣,反而比服用保健食品還有用。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3355

相關推薦

每天晚上,當我們拋去工作上的煩惱,卸掉一身的疲憊,回到家後,都渴望充分利用這段個人時間做很多的事情。但其實,有些看似平常的習慣,卻可能讓我們更加疲勞。著名睡眠專家、上海中醫失眠症醫療協作中心副主任施明提醒大家,為了保證第二天精神飽滿,下面幾件事晚上9點以後最好不要再做了。   一、別吃鈣...

閱讀詳情 »

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只有早餐攝取了足夠的能量,人才能保持一整天的好狀態。百變的雞蛋餅,十分鐘上桌,為了全家人的健康,堅持每天早上為家人準備一份營養美味的早餐吧!【雞蛋玉米豌豆餅】材料:雞蛋2個麵粉少許牛奶少許甜玉米粒少許豌豆粒少許調料:白糖適量做法:1)準備雞蛋、牛奶、玉米粒、豌豆。(玉米和豌...

閱讀詳情 »

部是以脊椎為中心的整個人體的全息縮影,人體的五臟六腑均可在背部找到相應的對應區,如背上部對應肺和心臟,背下部對應脾、胃、肝、膽,腰部對應腎、膀胱、大腸和小腸。背部健康與否,往往贏接反映著臟腑是否正常運轉。 由此可見,背部是健康的晴雨表,是人體堅實的保護屏障,無論是處於生長發育期的孩子,還是精力旺盛的...

閱讀詳情 »

突患結腸腫瘤放棄化療 1992年11月,63歲的奧黛麗‧赫本完成了對埃塞俄比亞貧困兒童的援助計畫,從索馬里艱苦出差回來,感覺身心都很疲憊,情緒低落。她原以為是感染了阿米巴病毒,於是前往洛杉磯一家醫院做了全面檢查,檢查結果竟然是結腸腫瘤。 據醫生推測,腫瘤細胞最先可能是在闌尾附近生成的。沒有人能夠斷...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