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手足爭吵會引發憂鬱與焦慮情緒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研究顯示,手足之間的爭吵,會引發憂鬱與焦慮情緒,從房間被侵犯,到公平爭議,都會導致;精神科醫師建議,家長應避免先入為主的判定誰對誰錯,要多傾聽,讓孩子互相溝通,訂定遊戲規則,以免孩子因為無助所可能導致的焦慮與憂鬱情緒。

家中孩子難免會爭吵,甚至長大成人,都有可能會發生;根據密蘇里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12至15歲的青少年,會因為個人空間、物品受到侵犯,而引發焦慮,而遭到不公平的對待,更是會造成憂鬱情緒。

衛生署桃園療養院兒童精神科主任陳質采指出,兒童或青少年爭吵的原因通常不外乎「物權」與「先後」兩大問題,但爭吵其實也是一種溝通的方式,只是通常在爭吵過程中,常會陷入誰贏誰輸的狀況,因而引發更多情緒。

陳質采主任表示,甚至很多手足之間的爭吵,會偏離主題而忘了實質的溝通,讓爭吵最終以無效又無奈的方式結束;而在青少年時期,手足爭吵若加上父母的處理不當,所累積的無助感可能導致青少年的憂鬱情緒。

因此,陳質采提醒,各年齡層的孩子在意的事物不同,大家都是從生活經驗中學習,而不只是知道道理就能了解怎麼做;因此,父母不妨試著多傾聽孩子的想法,讓孩子有機會表達心中想法,共同訂定尋找合適的規則和解決方式,並協助孩子履行這些約定,這才能讓爭吵成為學習整合不同意見的過程,而非僅止於爭論誰對誰錯。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組主任葉雅馨表示,兄弟姊妹的相處就像一個小型的社會,反而可以讓孩子們更快更早學習如何尊重、合作與輪流;而在手足爭吵中,父母的處理會自有一套模式,但重要的是,不要也加入太多自己的情緒。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8333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賴欣平報導】從新聞媒體、親友或甚至受暴者自身經驗中,常可以看到親密關係受暴者即使生活長期受影響甚至周邊親友不停勸離,還是無法主動結束並離開一段關係,不少親友也會勸到生氣進而放棄。常言道「當局者迷」,有時受暴者不是「不離開」而是「離不開」,若受暴者本人或周邊親友能夠對其背後原因多點了...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昨(7)日在新竹衛生所發生一名逾期居留的移工在接種疫苗時,被警方帶走的事件。在事件發生當天,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便發聲明強調「不會因此逮人。」到今(8)日,指揮中心為鼓勵各界完成兩劑接種,以及保障外來人士的接種權益,特設「安心接種方案」。 近日指揮中心擴大疫苗接種,計...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許多中老年男性都有攝護腺肥大、急尿、尿不出來等問題,必須持續服用治療攝護腺肥大,其中就包括「速流通持續釋放膠囊」(0.2毫克),市占率約11%。食藥署今(8)日發佈訊息,該藥物批號B62-0042共45萬顆藥品因主成分含量未達標,廠商必須回收。 食藥署監管組科長傅淑卿...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為了消化即將於12日到期的莫德納疫苗,從5日起加開的台北車站疫苗接種站,開放民眾隨到隨打,接種後還送全聯禮券100元,才第一天便湧入千人前往接種;更加開2個接種站,即使是平日,3個接種站仍大排長龍。今(8)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台北車站的3個接種站,營運時間延長...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