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手關節腫瘤疼痛 竟是類風濕性關節炎惹禍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1名約60婦人,幾個月來手部關節出現腫脹,且疼痛至無法施力,原以為是單純骨頭疾病,沒想到就醫檢查後,醫師診斷為類風濕性關節炎,最後經由一過兩次的生物製劑治療,患者已逐漸康復。

類風濕性關節炎多好發於40歲以上年齡層,且女性罹患率又比男性高出3倍;彰化基督教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邱瑩明指出,尤其初期症狀較容易被忽略,多數以為是過度操勞所致,又接受推拿等民俗療法,才導致症狀持續加劇。

治療上,以非類固醇抗發炎藥、抗風濕藥物及生物製劑為主,其中生物製劑屬於選擇性的免疫抑制劑;邱瑩明說,生物製劑代謝快,相對減少副作用的產生,有助於改善關節滑膜發炎的症狀,短時間就能看到成效。

但在使用生物製劑前,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必須檢測是否有感染結核菌,才能避免引發結核病;邱瑩明呼籲,治療類風溼關節炎的黃金治療期為發病前半年,因此一旦有關症狀出現時,就應盡快就醫檢查,才能避免造成關節變形等後遺症。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9548

相關推薦

肌瘤幾乎是現代女性的文明病,據研究顯示超過35歲以上的女性,大約有一半的人腹內都藏有子宮肌瘤,其中有部分患者會伴隨經血量過多、經痛、腹痛、頻尿,更有可能導致不孕症等症狀,但大部分女性是完全沒有明顯症狀,通常是在健康檢查時才意外發現,因此很容易被忽略。子宮肌瘤百百種 妳是哪一種台北中山醫院副院長暨生殖...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李蔚萱/台北報導】本土疫情自5月以來,孩子們歷經遠距上課接連放暑假,最近終於重返校園實體開學,結束長達3個多月的居家防疫生活。然而前些日子遠距教學,使得學童接觸3C產品的時間拉長,用眼過度的後果是視力拉警報,近視加深的程度較以往開學同期增加許多。 晶盈眼科醫師莊宗憲表示,隨著新冠肺炎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偏頭痛只是比較嚴重的頭痛嗎?台灣頭痛學會陳韋達理事長指出,許多人有對偏頭痛存有迷思,認為偏頭痛只是比較嚴重的頭痛,甚至誤解偏頭痛只是一個症狀而非疾病,從而輕忽治療的重要性。如果頭痛嚴重生活或經常發作、且無法以一般止痛藥控制時,偏頭痛是可採取預防性措施,來降低發作的頻率,...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一開始只是躺下摸到肚子有硬塊,以為只是便祕,也沒有其它不舒服,沒想到竟是卵巢癌第三期…」35歲小庭回憶被確診後,自己上網搜尋了很多資料,看見其它癌友經驗分享卻讓她更焦慮,雖然醫護人員在治療前,都會說明整個治療流程,但是很多醫學名詞對初診斷的病人來說有聽沒有懂,讓她十分...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