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打造新生兒健康腸道 醫:孕婦補充益生菌是好方法

打造新生兒健康腸道 醫:孕婦補充益生菌是好方法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特別報導)

基本上,胎兒在子宮生長發育時,其消化道幾乎處於無菌狀態,一旦出生離開母體後不久,寄居在母體產道中的菌群就會移居進入新生兒的消化道。因此,出生後新生兒所接觸到的人口(如父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姑姨、叔伯)、攝取的奶水、衣物,甚至連呼吸的空氣,其中所潛伏的細菌都會移動進入胃腸道內。因此,出生時完全無菌的新生兒腸道,不到24小時,其體內細菌數量就可達到百億之多,而不到一星期就會再達到百兆之譜。

產婦菌群及哺乳方式影響新生兒

宏恩綜合醫院家庭醫學暨胃腸肝膽科主任譚健民指出,產婦固有的腸道菌群、產道菌群甚至其體表菌群,都會在早期接觸新生兒時,得以轉移至新生兒的胃腸道內;再加上受到不同哺乳方式的影響,更是導致嬰兒能否擁有一個早期良好腸道菌群的最主要重要因素。

嬰兒體內腸道菌群 在剖腹產一個月後才可能達到正常

根據流行病學的研究報告得知,對剖腹產嬰兒而言,屬於益生菌的雙叉桿菌屬(Bifidobacterium)與脆弱擬桿菌(Bacteroides fragilis)在嬰幼兒中較為稀少,其大部分屬於艱難梭菌(Clostridium difficile)及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等病原菌;換成言之,剖腹產嬰兒一個月以後,才能夠有機會達到以雙叉桿菌佔優勢的正常嬰兒之有益腸道菌群。

反之,母乳哺育的嬰兒其腸道菌群則以雙叉桿菌為優勢菌,而奶粉哺育的嬰兒其腸道菌群種類就較複雜,其中包括有梭狀桿菌、大腸桿菌、葡萄球菌、鏈球菌,艱難梭菌存在的機率亦比母乳哺育嬰兒高出不少。 

適孕或懷孕女性特別注意腸道平衡

對嬰兒腸道菌群的初期發展而言,媽媽本身扮演重要的關鍵角色,呼籲適孕婦女或正懷孕媽媽,應特別注意本身腸道菌群的平衡發展,懷孕婦女本身在懷孕後期,本來就較有便秘現象,此時倘若能諮詢產科或家庭醫師規劃益生菌的攝取,使腸道存活健康益生菌,不僅能避免便秘的發生,更可在臨盆時讓孩子立即擁有與母體同基因的益生菌。

胃腸內視鏡 順勢灌注益生菌

如今,在臨床上亦有為了避免益生菌經口服途徑攝取進入胃腸道路徑中,被胃酸及膽鹽侵襲與破壞,以及為了提升益生菌的的臨床效應,而在胃腸內視鏡檢查的途徑中,順勢灌注益生菌的給予方式,也不失為一種新興的益生菌給予途徑選擇。

懷孕媽咪補充益生菌 新生嬰兒受惠

2016年有研究指出,以高劑量的多菌株益生菌給予婦女,在懷孕期間服用,可影響母乳哺育新生兒的細胞因子模式,以及其新生兒​的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Secretory Immunoglobulin A, SIgA)的產生,並進一步改善嬰兒的胃腸功能障礙,也由此可見母親益生菌的補充,亦可以間接讓新生兒受惠。近年來,歐美國家婦產科醫師亦會積極鼓勵育齡婦女,能在懷孕前適時建立個人固有的益生菌群,使得新生嬰兒能夠即時擁有恰當的腸道菌群。(文圖提供/譚健民醫師)

參考文獻

1.Baldassarre ME. Administration of a Multi-Strain Probiotic Product to Women in the Perinatal Period Differentially Affects the Breast Milk Cytokine Profile and May Have Beneficial Effects on Neonatal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al Symptoms.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Nutrients 2016.

2.Pelzer E. Maternal health and the placental microbiome. Placenta 2016;S0143-4004.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109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28歲的陳小姐與丈夫結婚兩年,儘管雙方平常工作繁忙,但還會維持固定性生活。最近一次做完床事後,發覺自己的私密處出現搔癢,起先以為是私密處或是內褲沒有清洗乾淨,但徹底清洗數次之後狀況仍然沒有改善,還發現私密處附近開始長出一些小水泡,因擔心會傳染給丈夫,因此開始找理由不...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木森/台北報導】菜花多發生在性接觸複雜的人身上,那固定性伴侶是不是就完全沒有染病風險呢?答案是否定的!中醫師黃慶雲指出,菜花雖然主要透過性行為傳染,但仍有在公共場合不慎感染的機率,建議性行為之前都應做好預防措施,若不幸發作,也須盡早接受治療。 菜花又稱為尖頭溼疣,是由人類乳突病毒(H...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疫情降級 飆升後的體重卻降不下?COVID19疫情打亂大家的生活步調,防疫長時間不出門及居家辦公,壓力與環境因素,吃東西成為多數人居家的最佳嗜好,也因此研究顯示46%以上民眾疫情期間多吃少動,體重升高比以往累積快速,腰、腹、臀更悄悄大了一圈。便有診所提供各項減重法寶來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睡眠時間過少或過長對老年人產生不同的影響。在美國醫學會雜誌·神經病學上的一項研究表明,老年人的睡眠時間會影響他們的大腦健康。研究發現在晚年睡眠中斷很常見,睡眠問題與認知功能的變化有關,包括學習、思考、推理、解決問題、決策、記憶和注意力的心理能力。睡眠過多過少 損害身體健康根...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