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探索自我! 藝術治療讓你找到目標

探索自我! 藝術治療讓你找到目標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藝術能陶冶心性也能讓壓抑的情緒有揮灑之地,藝術治療是藝術創作衍伸的一種心理治療方式。范維昕心理師表示,藝術治療是透過創作歷程,進而達到情緒的抒發,作品能幫助創作者對自己有更深入的了解,並以全面性較為客觀的角度觀看內在,更進階地認識與了解自我。

藝術創作中非語言的表達方式,與單純口語對談最大的不同是:純口語表達大部分的人在述說之前,已在大腦認知層面中組織排列過,講述出來的內容不一定能完整呈現原始情境中具備的豐富情感與各種抽象的元素。然而藝術治療能超越認知層面的呈現,將深層的情緒或潛意識的內容,以一種自然輕鬆的方式流露出來。

藝術治療不講求作品完美度 每一個人都可用獨有的的方式表達

當一個人很投入在藝術創作的過程中,可以進入到心流狀態,可能會忘記了時間過了多久,或超越身體上面的不適,進入到深層的放鬆狀態,藉由這樣的過程連結埋藏在潛意識層面的記憶跟感覺。有些人可能會擔心自己不擅長藝術創作,但其實進行藝術治療是完全不需要任何專業技巧,因為藝術治療不講求作品完美度,每一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獨有的的方式與風格進行表達。 

藝術治療的運作方式與流程

范維昕心理師表示,運作方式多採一對一或是團體的方式進行,視創作者是否已有感覺跟想法,提供各種不同的創作媒材讓他自由選擇,接著進入創作的過程。若是一開始還沒有想法的話,也可以先對談增進了解,治療師再依據創作者的需求提供適合的創作媒材及方式。

如果對於藝術創作的方式不熟悉,進行創作也可以先由暖身活動開始,像是透過塗鴉、玩顏色、玩媒材等,熟悉創作的感覺,再進入自我表達的創作,創作完成之後,視自己願意講述的範圍與程度講解這個作品,保留一定的空間與自由,能使創作者更有安全感,作品中的顏色、線條、符號等都有著創作者個人性的意義,治療師會與創作者一同觀看討論作品,並陪伴創作者找到屬於他這個作品的故事與意義,協助他往內在找到答案。

藝術治療連結記憶 自我探索、釋放情緒

藝術治療是一個很好來連結內在狀態的媒介,在藝術創作的過程中能進行自我探索,情緒得以釋放。范維昕心理師表示,藝術創作能運用非語言的藝術表達,連結遠久儲存在身體裡的記憶與感受,也能幫助浮現小時候的回憶,例如:有些過去經歷過很大的衝擊或創傷事件,難以用口語表達出確切的事件時間與內容。若是透過藝術創作,可連結回憶碰觸到感覺層面,讓個案達到療癒。

作品也能與現實所遇到的問題連結,並透過觀看作品找到適合自己的解決方式,或許在日常生活中還不一定可以馬上看到效果,但在創作的過程中已面對困境並將解決辦法演練過一次,增加創作者面對與解決問題的信心,也可以把這樣的感覺轉移到真實生活中。

每一個年齡層都適合藝術治療

每一個年齡層都適合藝術治療,應用最廣的常是兒童,因為畫畫、遊戲是兒童的本能,也是他們很熟悉的表達方式,畫畫可放鬆情緒也能輔助表達,有些孩子可能邊畫就會邊講故事,治療師可透過兒童的口語表達與作品能更全面了解兒童內在世界。

范維昕心理師表示,只要願意敞開心房,對自己就能有新的發現,開啟無限的可能性,藝術治療也可跟生活結合在一起,例如:走出戶外欣賞大自然的美、看畫展,藉由抒發自己的創作能量而受益,可在生活中多方嘗試。(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962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水果在我們的心目中幾乎就是完美的化身,不僅僅帶來愉悅的感官享受,還能提供豐富的維生素和對人體有益的纖維,滿足身體所需。于是,到醫院探望病人送上精美的果籃、身體不適吃水果來補充營養成了我們的“基本”常識。     但事實上,...

閱讀詳情 »

30歲後,人身體的各種機能漸漸開始走下坡路,更可怕的是——要警惕腫瘤會來侵襲你的身體了。特別是女性的乳腺腫瘤,有六類女性相對會高發!快來看看都有哪些,應該如何避免吧! 30歲後,人身體的各種機能都開始走下坡路,一些可能你從沒想到過的腫瘤就會找上門,以下幾種常見腫瘤應當引起重視...

閱讀詳情 »

九九重陽,有長久長壽的含意,人們將這一天定義為老人節,代表着對健康長壽的執着追求。但是,與衰老相伴而來的各類疾病卻絆住了老年人邁向健康的步伐。老掉牙、老眼昏花、帕金森病、中老年前列腺癌……隨着年齡的增加接踵而來,其中,很多都是環境污染及飲食生活習慣不當所致,還有很多疾患原...

閱讀詳情 »

  癌症已成國人十大死因第一名,勞動部首度研究推估出全台至少有2成7、高達225萬勞工暴露在致癌風險中,暴露人數最多的前三大行業依序為航空運輸業、批發及零售業、漁業。但歷年僅47人被認定為職業性癌症可獲勞保職病給付,嚴重偏低。勞動部將研究提供職業病醫師補貼,鼓勵通報。為推動職業病預防策略...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