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收假體重升 醫師:當心是節慶發胖症候群上身

收假體重升 醫師:當心是節慶發胖症候群上身

圖說:節慶佳節期間,民眾大多抵擋不了美食的誘惑,假期過後才發現體重上升,醫師說,小心是節慶發胖症候群上身。(欣傳媒資料照)

欣傳媒 | 欣健康/楊晴雯

每逢放節慶連假之前,許多人都已先約好親朋好友,計畫到處吃吃喝喝,什麼減肥、瘦身計畫早就拋到九霄雲外,等到假期結束,才意識到這問題,但體重機上的數字,早就無情地上升。醫師提醒,可能是已罹患「節慶發胖症候群」。

節慶連假的確是民眾容易發胖的期間,根據台灣國民健康署2014年初發布的「102年春節體重控制電話訪問調查」統計資料顯示,53.9%的受訪者承認,過年期間吃零食或喝含糖飲料的比例較平常多,52.8 %的受訪者體重增加,平均增加1.9公斤。

台灣國健署委託雙和醫院的體重管理諮詢專線調查發現,對於減重者而言,年節是最容易破功的時期,每在年節前,常會接到不少詢問與年節飲食相關的減重問題。

台灣雙和醫院復健醫學部主任劉燦宏指出,年節因飲食容易失控而易發胖,而依據五大指標,就能評估自己是否出現「節慶發胖症候群」。他表示,五大指標包含,節日之前早早擬訂了大餐計畫;美食在當前,吃再多也不覺得撐;連假結束,褲子就變緊;放假時間幾乎窩在沙發;無法節制的吃節慶食品。他提醒,只要符合其中3項,就要當心可能患「節慶發胖症候群」。

劉燦宏說,攝取過多的熱量,會轉化為肝醣與體脂肪儲存於身體內,且短時間內體重上升,會因年齡增長而使得代謝變慢,減重更形困難。

體重管理諮詢專線輔導個案之一的王先生,從2014年1月至今已減13.7公斤。王先生表示,年節對於節制飲食的誘惑較大,但若已看到減重成效,比較容易拒絕食物的誘惑。王先生說,過年期間會避免吃餅乾、糖果,應景的年節飲食,雖然還是會吃,但會依營養師的建議,份量減半,既可享受年節氛圍,又可避免熱量攝取過多而造成體重失控。

劉燦宏建議,想要克服節慶發胖症候群,有五大對策,包含,天天保持測量體重、並且記錄;1天最多擇一聚餐,另2餐須降低熱量攝取;連假期間,每天運動時間30分鐘;不要當沙發馬鈴薯(couch potato),放下零食,關掉電視、電腦,走出戶外;節慶食品只需應景淺嚐,與多人分享。

生活化的、休閒化的健康新知,請進【欣健康http://solomo.xinmedia.com/health

相關推薦

雙側全耳石脫位症 躺平轉頭就暈眩 暈眩通常病因: 神經科門診有許多主訴頭暈的病患,我們發現有很多人服用了不必要的「抗暈眩」藥物,或是引用了錯誤的訊息,造成了不必要的恐慌。 頭暈的輕重因人而異,有些人只是「昏昏的」,「浮浮的」,或是「頭重腳輕」,比較厲害的暈眩指的是感覺周遭環境或身體在旋轉,更嚴重的話...

閱讀詳情 »

副總統陳建仁是國際公衛專家。(圖/取自陳建仁臉書) 優傳媒記者胡智凱/台北報導 我國副總統陳建仁是國際公衛專家,他今(6)日下午在臉書上用簡單數學講解隔離防疫的重要性,並向正在居家隔離的人們致敬。 陳建仁說自己日前和兩個外孫談起隔離的重要性,假設1個被感染的同學會傳給3...

閱讀詳情 »

▲(照/翻攝自劉真臉書)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國標舞女王」劉真因心臟問題開刀,沒想到手術發生狀況,傳出先後靠葉克膜、心室輔助器搶治,甚至得等待換心,外界關注一直不斷,更有部分媒體幾乎天天以「知情人士透露」或「獨家」等方式報導其病情,甚至屢傳死訊,台北榮總今(6)日首度打破沈默,發出20...

閱讀詳情 »

資深媒體人黃智賢在臉書發文,提出6點批判陳時中。(圖/取自黃智賢臉書) 優傳媒記者湯佳玲/台北報導 台灣新冠肺炎處置受到國際肯定,不過,資深媒體人黃智賢今(6)日在臉書發文,以「偉大的陳時中」為題,直指陳時中「說謊」、「隱匿疫情」,遭網友怒嗆、灌爆臉書。 中央流行疫情指...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