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暖「心」過冬 長者必作4件事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暖「心」過冬 長者必作4件事

氣溫直直落,減少心臟血管疾病風險,保暖防寒要做好!當氣溫降低時,血管內的平滑肌也會跟著收縮,容易造成血壓升高,進而增加心臟病及中風急性發作的機會。根據健康署102年委託研究結果發現,冬天因心血管疾病就醫比率增加約1~2成,應謹慎注意天冷影響!

早上8~-9點後、晚餐隔1個小時再運動

早起運動要注意!有心血管高風險族群,例如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腎臟病,或是有抽菸、肺癌者,曾有中風、心絞痛等,早上8~-9點以後等太陽露臉再出門運動,晚餐後也應至少隔1個小時再運動。

無痛性的心肌缺氧 冒冷汗、嘔吐要注意

健康署提醒民眾,急性心肌梗塞主要的症狀是突發嚴重胸痛,但也有部分病人是無痛性的心肌缺氧,常常因無痛性而輕忽了其他表徵,進而延遲就醫時間,因此若有冒冷汗、噁心、嘔吐、眩暈、明顯的焦慮不安、呼吸困難、血壓下降等症狀應立即就醫檢查,國民健康署提供減少誘發心臟病4措施:

1) 隨手添衣暖身心/

今年冬天冷熱交替頻繁,65歲以上長輩,晚上睡覺時,要先備妥保暖衣物在床邊隨手可拿到的地方,不管是半夜起床上廁所或是早上起床,都要記得先添加衣物保暖後再進行活動,剛起床先補充溫開水;身體活動以溫和漸進方式慢慢增加。出門採洋蔥式穿法,方便隨著溫度變化來穿脫衣物,儘可能選擇易於穿脫與合適肢體活動的衣物。

2)  早起運動曬太陽/

習慣早起運動的民眾,不要急著太早出門運動,建議等太陽出來氣溫回升,天氣暖了再出門,或建議也可改在室內運動。對於高危險群,最好避免單獨去爬山或從事離開人群的運動,亦不宜單獨泡湯。

3) 規律服藥天天量血壓/

提醒長者除規律服藥、定期回診和飲食控制之外,最重要的是要定期量血壓,並做好血壓監測。

4) 注意徵兆搶時間/

台大醫院醫師王宗道表示,民眾如果出現胸悶、胸痛、手臂疼痛、呼吸困難、噁心、極度疲倦、頭暈等心臟病徵兆,很有可能就是心臟病急性發作,應該儘速就醫。另外更年期女性民眾,心肌梗塞會出現噁心、嘔吐、氣喘、背痛等「非典型症狀」的症狀,民眾不易分辨,如有上述症狀時,也應該要尋求專科醫師診治。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 3歲的小明因咳嗽感冒由媽媽帶到小兒科看診,看診中發現小明與醫師沒有眼神互動,語言表達只會發出「阿」的聲音。詢問家長,小明是否可以了解簡單指令,或是揮手再見,家長也表示都無法達成。小明轉介至復健科門診,評估診斷為自閉症,積極接受早期療育課程,並安排職能治療,希望能夠...

閱讀詳情 »

黃奎祐中醫師認為如果要判斷是否有濕氣聚集的現象。可以先照鏡子觀察舌苔,舌苔正常狀況下會呈現薄白,乾濕適中的狀況,如果舌苔變得厚白、濕潤,就代表體內偏寒濕。如果是粗糙、厚黃,就代表體質有濕熱的狀況。   除此之外,早上上廁所時,排便感感覺比較黏膩、排不乾淨、難以成行,就是濕氣比較重的狀態。...

閱讀詳情 »

根據成大醫院家庭醫學科做過的調查研究指出,台灣地區15歲以上的民眾,有高達28%的人,曾經飽受失眠之苦。如果依年齡層來分析,15歲到19歲的青少年,大約1/4的人曾經有失眠問題。20歲到29歲的上班族,則幾乎每3人就有1人曾經失眠。有人失眠是睡不著,但也有人是很快入睡,卻常在半夜醒來,而且很難再睡著...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 春天氣候多變,若孩童生病感冒需服藥時,可以吃大人剩下的藥品嗎?但兒童的器官發育尚未完全,用藥方法不能直接比照成人。食品藥物管理署提醒家長,依循專業醫師、藥師指示,有疑問可在領藥時詢問,或拿著藥單、藥袋詢問社區藥師,並參考以下兒童用藥小叮嚀: 1)搭配溫開水,不配飲料或...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