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有傷口快用優碘!? 醫:錯誤迷思

有傷口快用優碘!? 醫:錯誤迷思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根據衛福部統計,民國101年約有153萬人是因開放性傷口及血管損傷而就醫,不少患者的傷口出院後都得自行換藥,但到底該怎麼處理呢?醫師指出,很多人對於傷口處理的程序及保護傷口的概念,常抱有許多錯誤迷思;其中,最常見的就是「用優碘消毒」了!

振興醫院整形外科主任陳綱華表示,有傷口也不一定要用優碘消毒,因為消毒水,不管是雙氧水、優碘還是碘酒,都會破壞肉芽組織,減少白血球活性、降低皮膚細胞的再生能力,進而造成皮膚的傷害,延遲傷口癒合。因此,如果一定要用優碘,正確的傷口處理方式應該是先用生理食鹽水沖洗傷口,再用優碘或雙氧水消毒,接著再以生理食鹽水沖掉優碘和雙氧水,最後才是敷料蓋住傷口。

為什麼要這麼麻煩?陳綱華解釋,這是因為不管是優碘還是碘酒,都容易造成色素沉澱,導致傷口癒後暗沉留疤。且這類產品因刺激性往往很高,不少民眾在使用後,反而會造成過敏等問題。因此,一般建議在使用完優碘、碘酒或雙氧水後,應以「生理食鹽水」沖洗乾淨再進行包紮。

至於為何要使用「生理食鹽水」、而非乾淨的水?陳綱華說,這是因為生理食鹽水是屬於等張溶液,而水是屬於低張溶液。若用水沖洗傷口,水便容易滲透進傷口裡面;由於人體細胞中含有些許鹽分,會在此時吸收水分,造成細胞脹破,這也是為何每當皮膚有傷口時,用水沖洗會有如此腫脹疼痛的感覺。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5061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全國3級警戒近2個月,許多家庭經濟受到影響,外界期盼7月26日後疫情防疫警戒能降級,台大公衛系教授陳秀熙列舉出5大指標,認為現具備解封的條件,但要「+0」則有一定難度。 陳秀熙在台大醫院「因應COVID-19新型變種病毒公共防疫措施」視訊記者會表示,變種病毒深不可測,...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台灣新冠疫情稍上升,今(16)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新增29例本土個案,台北市14例最多,新北市11例居次,死亡個案增加4例,都是男性年齡介於60至90多歲;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新增個案以家戶傳播為主。 ▲7月16日新冠新增個案狀況。(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1名50多歲男性,罹患糖尿病已6年多,之前1年血糖都控制在目標值,空腹血糖值為80至130 mg/dl,糖化血色素(3個月內血糖評估值)為5至7%,最近這次驗血卻發現空腹血糖值上升到170mg/dl,糖化血色素7.5%。 患者自述最近疫情升溫,待在家裡的時間增多,外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依現行資料統計,目前世界各國多有將身心障礙者納入新冠狀肺炎疫苗優先施打對象,包括:奧地利、德國、法國等,美國由各州自行決定施打順序,目前至少14州排入「第一順位」中,日本則以「行政區」來授權各區自行決定與推動,也看見將身心障礙者匡列在優先施打名單。脊髓損傷社會福利基金會...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