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為什麼每天洗澡,但身體還是會癢癢的?專家表示:因為身體有4個最髒的部位有超多大量細菌...聽完之後全身更癢了啦!

 為什麼每天洗澡,但身體還是會癢癢的?專家表示:因為身體有4個最髒的部位有超多大量細菌...聽完之後全身更癢了啦!

圖片來源 1 2


我們每天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好好洗一次澡。很多人都會買很多保養品來使自己看起來整潔又整齊。

雖然大家每天都在洗澡,可還是覺得身體不舒服,而且還癢癢的,這可能是因為身體最髒的部分被你忽略了!

美國《預防》雜誌刊文指出,人體有4個地方最髒。

1.頭皮

研究發現,每平方厘米的頭皮上約有100萬個微生物,其中最多的是毛囊脂蟎,他們喜歡把家安在頭皮的表皮層之內,三五成群地結合在一起,組成一個〝大家庭〞,齊心協力地靠吸吮皮脂腺分泌的脂質為生,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脫髮。想要與它們抗爭,除了勤洗頭,每天早晚最好用梳子梳梳頭發,這樣能刺激頭皮,讓其通風。


2.口腔

口腔是食物的必經之地,但你知道嗎,我們的口腔中每平方厘米就有超過一億個微生物,其中有好的菌群,也有相當一部分壞的微生物,這是導致口臭的罪魁禍首。它們寄生在牙齒之間和舌頭上,在分解食物殘渣和唾液的同時,產生難聞的硫化合物。保持口腔清潔衛生,早晚認真刷牙,刷牙前記得用牙線清理牙縫,刷完牙再清潔一下舌頭,殘留在舌頭上的細菌同樣會破壞口氣。


3.腋窩

在人群擁擠的公共汽車或地鐵中,你也許不止一次領略了那種難以忍受的氣味!它從腋下散發出來,肆無忌憚地汙染著周圍的空氣。藏在腋窩的微生物每平方厘米高達10億—100億個。汗水本身並沒有異味,都是腋窩常客-棒狀菌群被皮膚分泌的脂肪酸滋養,從而繁殖滋生大量細菌,由此產生難聞的氣味。腋窩出汗並不是疾病,只要勤洗澡,勤換衣就能消除,內衣最好選擇棉質衣物。


4.腸道(怎麽洗得進去啦)

有400多種細菌寄居在腸道之中。腸道內的大腸埃希氏菌是人體客棧中的好房客,它幫助我們消化,而且也是我們防禦系統的一個組成部分。但在腸道之外的大腸埃希氏菌卻能致病,如果它〝溜進〞食物,就可能引起惡心、嘔吐和腹瀉。要想保護腸道,建議每天喝1—2瓶優酪乳,其中的益生菌可抑制壞菌群在腸道稱霸,幫助好菌群獲得對腸道的操控權。另外,堅持適度鍛鍊,常做俯臥撐、揉腹等,可防止腸道老化。

 

這些部位一定要好好洗乾凈,而且也要好好的保養喔!

最後請將這個資訊分享給不喜歡洗澡的朋友~

via

 

 

其他人也看了這些熱門文章>>>

 

奇跡!剛出生女寶寶因火災被認定命喪火海,並被燒成灰燼!6年後媽媽卻憑直覺認出女兒...背後的真相竟然是...網友都大怒了!

為什麼每天洗澡,但身體還是會癢癢的?專家表示:因為身體有4個最髒的部位有超多大量細菌...聽完之後全身更癢了啦!

 

 

明星都崇拜的彩妝大師其實她胸口以下全都是癱瘓狀態!連手指都張不開,卻能畫出精緻妝容...背後的真相絕對讓你慚愧!

為什麼每天洗澡,但身體還是會癢癢的?專家表示:因為身體有4個最髒的部位有超多大量細菌...聽完之後全身更癢了啦!

  

結婚37年的丈夫有了外遇,還把妻子趕走!沒想到她卻用了這一招,不但成功搶回房子還教訓了丈夫跟小三!

為什麼每天洗澡,但身體還是會癢癢的?專家表示:因為身體有4個最髒的部位有超多大量細菌...聽完之後全身更癢了啦!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妊娠糖尿病是孕期最危險的疾病之一,隨著母體體質變化,體內產生多種荷爾蒙,血糖會因為荷爾朋分泌濃度而改變,一但身體對胰島素阻力增加,胰島素需求量變大,妊娠糖尿病就會發生。研究顯示,除了家族史、高齡者之外,吸菸者患妊娠糖尿病的機會更高2倍! 產婦身體對胰島素需求增加導致...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壓力大到晚上老是失眠、早上工作老是感到焦慮,有時甚至嚴重到想自殺,當心這些徵兆是警訊!一位32歲的女性空服員,10多年來長期受失眠困擾,加上與家人關係緊繃,曾有過自殺念頭。接受臨床心理師治療一段時間後,不但取消自殺念頭,也逐漸遠離安眠藥的依賴。 &nbs...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一名40歲的女業務長期腰痛,除了要跑業務趴趴走,同時也為長期腰痛所苦,由於她擔心手術傷口大、恢復期長,因此只要腰痛,就自行服用止痛藥,陸陸續續長達一年的時間。有次起床引發劇烈坐骨神經痛,到院接受脊椎內視鏡神經減壓手術,取出爆裂型突出椎間盤高達9顆。 長...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57歲的陳先生感覺頸部及鼠蹊部出現腫塊已經2個月了,不但有腫塊增生,同時還伴隨發燒、體重下降及腹部脹痛的症狀,就醫檢查後確診為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癌,腫瘤並侵犯了肝臟及脾臟。成大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許雅婷表示,病人接受化學和標靶治療後疾病完全緩解,目前在門診持續追蹤,淋...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