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男子嚴重尿失禁 竟胃腸道基質瘤轉移作怪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一名58歲男性,近日突然小便失禁前往醫院就診,醫師檢查泌尿系統並未發現異常,然而電腦斷層掃描卻顯示在膀胱與直腸間的骨盆腔有10餘公分大的肉瘤,病徵明顯且已壓迫到膀胱、直腸,經由病理切片檢查確診為胃腸道基質瘤復發合併轉移。原來患者三年前到醫院就診時,被發現胃部有4顆胃腸道基質瘤,當時隨即手術切除,術後也持續回診追蹤;沒想到三年後,在遠端的膀胱與直腸間居然出現復發,經再次手術切除後搭配標靶藥物治療,目前病情穩定控制中。

國泰醫院外科部主治醫師陳德芳表示,胃腸道基質瘤好發於腹腔內,而復發的位置通常發生在原發腫瘤附近,其中以肝臟轉移為臨床中最常見的部位。以上述病例來說,基質瘤的復發位置由腹腔轉移至骨盆腔在臨床上實屬少見。

陳德芳醫師進一步說明,無論是原發性還是轉移性基質瘤,在可以手術切除的狀況下,手術切除仍為第一線治療方式。然而即使手術切除,5年內還是有半數的患者可能會復發,且通常伴隨著多重器官轉移。

自2011年起,健保局已將大於等於6公分的胃腸道基質瘤納入術後使用一年的標靶藥物規範,以上述病例而言,患者於初次確診時雖立即手術切除,並且術後使用標靶藥物一年,惟健保給付規範納入術後標靶藥物輔助治療只能申請一年。然而,臨床研究數據顯示,術後使用標靶藥物可減少復發風險值達65%,且與治療的期間長短有關;上述患者目前因腫瘤復發已屬於進階性的胃腸道基質瘤而納入健保給付,只要患者疾病控制良好,並無使用期限的限制。

陳德芳醫師說明,胃腸道基質瘤為一惡性度高的腫瘤,術後復發風險的評估準則是近年來醫界不斷討論的重點,目前醫學界的共識是以腫瘤大小、生長位置、細胞核分裂狀況來預測,根據國外臨床數據顯示,高復發風險族群若於術後使用三年標靶藥物輔助治療,其復發風險比只使用一年者減少了一半,且顯著增加患者的整體存活率。未來若健保局能根據這份研究結果再次評估術後輔助治療的給付規範,可望能造福更多患者。

陳德芳醫師提醒,手術後使用標靶藥物治療時間長短,對於抑制復發是有相當的關聯性,所以病患應配合醫囑持續規律用藥才是控制的重點,若伴隨副作用發生,也應由醫師判斷患者病況調整劑量,千萬不要自行停藥。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0062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近來天氣驟變溫差大,心血管事件的發生也隨之增加。奇美醫學中心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黃聖中表示,血管阻塞會造成阻塞處下游組織的壞死而產生併發症,發生在心臟的冠狀動脈阻塞便造成心肌梗塞,而腦血管發生阻塞則造成腦缺氧中風,發生在下肢動脈阻塞則造成腳部組織缺血壞死。在心臟科常常遇...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台灣採購新冠疫苗總量可能再增輝瑞BNT的500萬劑,加上預採購國內1千萬劑,總數可望突破3,500萬劑,但各品牌疫苗效力與保存方式都不同。今(18)日中央流行指揮中心表示,將採資訊化管理施打,民眾有權利拒絕分配疫苗。 指揮中心目前已完成新冠疫苗採購合約,共計有2,00...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桃園醫院群聚發生至今約1個多月,清零計畫完成,即將在明(19)日重新營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部桃將採用逐步擴大重啟,負壓隔離病房暫時先不會收治病患;針對全球「重啟」,陳時中評估可能在年底。 陳時中說明,桃園醫院重啟不會「火力全開」,而是逐步開放,專...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中央流疫情指揮中心發布,今(18)日新增2名境外移入個案(第940例與第941例),分別菲律賓與馬來西亞入境,來台前3天都接受核酸檢驗呈現陰性,分別在集中檢疫所與醫院自費採檢確診,全台新冠確診累計940名。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第940例是菲律賓籍20多歲女性移...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