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看節氣養生 八月就要防秋燥

一年有二十四個節氣,每個節氣意味著季節的不同特性,想要養生,順應天時看節氣進行就對了……

【圖文提供/魅麗雜誌】


屬於八月的節氣包括了立秋(八月八日─八月二十二日)、處暑(八月二十三至九月七日),在夏日將進入尾聲的立秋,氣溫仍然偏高,緊接而來的秋季又偏乾燥,要注意身體各處缺水的秋燥現象;處暑的氣溫雖然已經下降,連帶的,體溫也會降低,這時節要做好保養,以防免疫力下降,造成秋冬兩季容易發生感染問題。預防秋燥對身體可能來的損害,七個小方法就能搞定。

善用白色食物潤燥
中國人最擅長以陰陽五行進行自然療法,依照中醫的說法,人體五官的肝、心、脾、肺、腎,分別對應到五行中的木、火、土、金、水;相對應的自然節氣則是春、夏、長夏、秋、冬;在五色的對應上則是青、紅、黃、白、黑,因此秋季應該多吃白色食物來潤燥養肺。白色食物偏重益氣行氣,經常食用白色的食物,有益於呼吸系統,能在秋季幫助舒緩秋燥。白色食物包括白木耳、蓮藕、高麗菜、甘蔗、水梨、山藥、白蘿蔔、洋蔥、薏仁、菇類、白花椰菜、牛奶…藥材類包括茯苓、玉竹、川貝、西洋參…喜歡藥膳的人也可以多加應用。

多吹自然風
有句俗諺說:「立了秋,把扇丟。」雖然立秋後,氣溫仍然可能很高,也要盡量減少使用空調,保持基礎體溫。在空調環境裡待超過八小時,冷風空調使內分泌受到影響,加重體內乾燥的程度,建議打開窗戶,多吹點自然風讓身體自然降溫吧。

 

少苦味寒涼

秋天的特色是陽消陰長、由熱轉寒,秋天的乾燥很容易傷害到肺部與呼吸系統,特別是有慢性支氣管炎的人,一些在夏天常吃的東西,這時候就要忌口囉。中醫學也認為,苦味食物性燥,苦寒的東西容易損害人的陽氣和津液,像是苦瓜等味道比較苦的食物,以及夏天大家很愛的西瓜、冰品,這時候也要少吃,特別是寒涼食品會讓抵抗力比較弱的人拉肚子,肺不好的人也會咳嗽的更厲害。

 

經常按壓湧泉穴

湧泉穴位於足底,在足前三分之一凹陷處,這個穴位顧名思義,在體內主水,能把水分送到人體各個部位,有效避免秋燥問題。而人體足部有豐富的末梢神經及毛細淋巴血管,經常按壓湧泉穴,能促進淋巴循環與水分代謝。研究發現,每天按壓湧泉穴十二分鐘,能讓真皮組織代謝率提高十四%,讓人內外都水嫩!

 

少搭飛機

飛機在高空飛行時,溼度只能維持在十度左右,有研究指出,坐經濟艙三小時,流失的水分等於坐在封閉的辦公室時十小時,不僅會引起口乾舌燥,也會讓肌膚變得乾燥。如果不能少搭飛機,就要注意在機上的保濕與補水。機艙內因為溼度低,也會讓鼻腔容易充血,免疫力降低,可以攜帶一瓶鼻腔鹽水噴劑,登機前先沖洗、濕潤一下鼻腔。

 

幫足底保暖

夏天喜歡在家裡打赤腳讓身體涼快點嗎?到了秋天最好穿上室內拖鞋或是準備幾雙棉襪幫腳底保暖。足部是連接身體與大地的通道,如果常打赤腳或光腳穿鞋,容易讓足底吸收過多的寒氣,加重體內乾燥的程度,注意腳底的保暖也有助維持身體的溫度,提高人體免疫力。

 

多吃新鮮葡萄
葡萄有一種名為白藜蘆醇的成分,它具有高效抗氧化能力,也能促進細胞與組織修復,因此能強化皮膚自我保護及修護的能力,使皮膚恢復彈性。白藜蘆醇也能幫助皮膚吸收優質水分,促進皮下血液循環,不但能保持膠原蛋白的彈性,也有助把乾燥物質趕出體外。一般瓶裝葡萄果汁含有過多的糖分與人工香料,想幫皮膚補水,還是多吃新鮮葡萄吧。

用銀耳入菜

銀耳具有生津潤肺、益氣活血、滋陰補腎、滋潤肌膚的功能,不管是燉點冰糖銀耳蓮子湯,或是把同屬白色食物的甘蔗與銀耳拿來燉成銀耳甘蔗糖水,都是潤燥養顏的湯品。胃口不好的時候,也可以把銀耳一○克,鮮百合五○克,加入白米一○○克,燉成粥,就是潤肺養陰、健脾生津的好粥品。

 

更多精彩內容盡在本期【魅麗雜誌 59期/ 8月號】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長榮紐西蘭機師確診(第765例),在自主健康管理時未完全落實防疫措施,不但感染密切友人(第771例),再現國內本土病例,同時也導致社會相當恐慌。今(28)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修正航空機組人員檢疫「優惠」,1月1日起,回國將一律居家檢疫7天,期滿須核酸檢測,自主健康管...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華航CI082班機昨(27)日晚間抵台,共有114名旅客,當中1名機上發燒本國籍青少年,下機立即後送檢驗確診(第792例),因Ct值低研判可能在機上發病,另有4人在機場入境時有症狀,採檢確認陰性;集中檢疫所針對其他109名旅客採檢,再確診2名患者,由於Ct值較高且無症...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28)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布8名新冠境外移入,除了華航CI082班機確診3名患者外,另外也有3位民眾約在12月22日前後由英國入境台灣,分別在居家檢疫或集中檢疫所檢驗確診,同時也有菲律賓移工與印尼漁工,入境後採檢確認感染,全國新冠感染者已有793例,當中69...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新竹報導】30歲的胡小姐從高中就偶有偏頭痛的情形,在今年中懷了第2胎之後,頭痛次數直線上升,幾乎每天都痛到沒辦法工作,陪伴老大時,更是一點點聲音就頭痛欲裂,普拿疼照三餐吃都壓不住,不但影響生活,心中對於藥物是否對胎兒有影響,也充滿著擔憂。她回想起懷第1胎時,也是每天頭痛,直到生...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