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研究:年輕奶爸罹憂鬱症風險高

研究:年輕奶爸罹憂鬱症風險高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年紀輕輕就當爸爸令人羨慕,但壓力可不小!根據美國期刊《小兒科》最新研究顯示,男性在20多歲就成為父親,並與孩子同住,其罹患憂鬱症的風險,會在孩子出生後的5年間上升68%。

這項研究共有超過1萬600名男性參與,其中3分之1以上的男性,在24至32歲間成為父親,而與孩子同住者,其憂鬱症分數在孩子出生後5年間平均上升了68%。研究也進一步發現,5至10%的父親感到憂鬱,孩子也較易出現行為問題,在閱讀和語言上的能力也較弱。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組主任葉雅馨指出,雖然新手爸爸並未像新手媽媽,因懷孕及生產帶來混合性的心理壓力及生理的變化,但男方在財務、可用的時間、空間等生活上各式挑戰、壓力卻加重了。

葉雅馨提醒,若是出現焦躁、易怒、沮喪,或對原來有興趣的事不再感興趣、不想去上班,甚至加重不良習慣,如吸菸、喝酒等現象,則需注意可能是罹患憂鬱症。

嬰兒出生要打預防針,育兒也要打預防針。葉雅馨建議,男方得知要當爸爸後,應先對有孩子後的現實狀況提早了解及準備,如財務運用、工作及家庭的時間分配等;在面對困難當下,可想想孩子帶給自己的快樂,或許困難也不再這麼地重。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5581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亞洲空氣汙染嚴重,近日霾害、懸浮微粒(PM2.5)濃度更是高到拉警報。PM2.5不只影響呼吸道、危害肺部健康,現在更有美國研究指出,這些空氣汙染源都會使大腦損傷,提高中風機率,讓大腦功能下降,未來人們的大腦可能加速退化。 空氣汙染研究 身心都不健康 美國波士頓大學醫學院...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不要看著哪些事情不行,應該要想還有哪些事能做。」33歲的陳燕麟醫師,國三時跑步愈跑愈慢、愈來愈沒力,就醫檢查竟發現,罹患罕見疾病「肢帶型肌肉萎縮症」,雖曾躲在棉被大哭了幾天,後來重新振作立志成為一名醫師,現在儘管需要靠拐杖行走,仍致力於基因檢測,期望有天能找到治療的...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朱姵慈報導)你睡得多嗎?還是,你睡得好?睡眠幫助我們補充明天所需的電力,但現代人常熬夜,睡眠不足,所以人們往往以為,精神不濟是睡眠不夠所造成的。《睡眠》期刊最新研究指出,心情不佳主要是因為睡眠品質不佳所造成,而不是睡眠時數。研究發現,如果連續三晚睡眠被打擾,會比那些就寢時間較晚...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明琪報導)心血管疾病是沉默的殺手,初期並未有明顯症狀,所以許多上班族認為只要採取「低鹽、低糖、低油」的健康飲食控制即可預防血管阻塞、失去彈性等問題,但是,中英醫院醫務執行長陳柏臣醫師提醒,鈣攝取不足也會形成「血管鈣化」,引發心血管疾病。宋明樺營養師則建議,均衡飲食及適度運動,多...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