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總是半夜找東西吃? 小心得到「夜食症」

總是半夜找東西吃? 小心得到「夜食症」

(健康醫療網/記者梁以辰報導)經常半夜起床找東西吃,或是晚上睡前不吃點東西就全身不對勁的人,要小心了!根據美國心理學教授斯坦科德及其團隊研究顯示,這種狀況可能是得了「夜食症」,而夜食症患者其實患上了三種失調症 ─ 飲食失調症、睡眠失調症和情緒失調症。

長庚一般精神科陳景彥醫師表示,國外所稱的夜食症,其發生原因為精神壓力導致荷爾蒙分泌失調而引起的一種症狀。大多數有此症狀的病人是因為大腦功能改變,以及與服用安眠藥有關。腦部受傷,以及藥物造成的傷害,將導致控制原始本能的行為下降,像是有情緒障礙者、焦慮症者、憂鬱症者,或是睡眠不好的人都有可能發生。

陳景彥醫師表示,臨床上,就有1名年約50歲左右的女性,因長期失眠使用安眠藥,家人發現她晚上起來找東西吃,可是她卻沒印象;另一名患者則是晚上去便利商店買東西吃,在夢遊的狀態下,還能回來躺著睡覺。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心身醫學科主任陳冠宇表示,患有夜食症的病人,其荷爾蒙跟生理週期也與一般人不一樣。臨床上,患者情緒較鬱悶也不太容易開心,尤其到了夜晚,情緒會比白天更低落。根據臨床顯示,夜食症的共同特徵為晚上實際進食量比白天多,而且女性多於男性。

由於目前在台灣還無此病名,「夜食症」只能說是一種行為以及症狀。在治療上,陳景彥醫師強調,需根據不同的引發方式來治療;若是因藥物而引起此症狀,就必需改變藥物;若是因為原始情緒的問題,則需治療其情緒。

臺大醫院精神醫學部心身醫學科主任曾美智及其團隊目前正於國內積極研究「夜食症」,有上述症狀之人可上網至曾美智及其團隊成立的「心靈園地」進行夜食症檢測。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8116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根據衛生福利部公佈的國人十大死因,惡性腫瘤已多年蟬聯首位,其中以腹膜腫瘤轉移在治療上最為棘手,其來源包括胃癌、大腸直腸癌、闌尾癌、卵巢癌,和少數可能為胰臟癌、膽道癌、子宮頸癌及較為罕見的腹膜假性黏液瘤、惡性腹膜間皮瘤等。研究中顯示約有20%大腸直腸癌病人會發生此情形,胃...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生活、工作重擔太大讓您容易失眠嗎?現代人有許多睡眠障礙,您會因為睡不著就服用安眠藥?或是拿親朋好友吃的藥?如果沒有正確使用藥物,恐怕仍會飽受睡眠困擾。 安眠藥效用強度不同 使用因人而異 因此,服用鎮靜安眠藥後,若未依指示立即睡覺或其他因素影響,其副作用可能會增加跌倒風險...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請量一下體溫!」隨著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肆虐全球,無論是上學、上班、進餐廳用餐或是搭捷運、高鐵,現在都必須先量測體溫;但你知道量體溫有哪些方式?測量時又有什麼「眉角」?義大醫院家醫科鄭暐霖醫師讓你一次搞懂!1.額溫(使用工具:紅外線額溫槍) 發燒標準...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出現頸動脈海綿狀竇廔管,雖屬於良性腦血管疾病,但礙於位置及結構複雜,導致臨床上表多元;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眼科醫師謝昀臻指出,患者會出現像結膜血管螺旋狀膨大、脈動性眼雜音、眼球運動異常、眼周軟組織紅腫併凸眼等症狀,因病徵與結膜炎、或眼部蜂窩性組織炎等疾病相似,得透過...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