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纖維肌痛症患者 應學習和疼痛相處

纖維肌痛症患者 應學習和疼痛相處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纖維肌痛症主要是因中樞神經傳導出了問題所致,患者會出現身體疼痛現象,且會常感到疲倦感,但檢查時卻多無異狀,疾病初期甚至難確診,容易使患者遭誤會,引起周遭親朋好友不諒解,反使生理疾病衍生成心理疾病,容易使患者感到挫敗或失望感,不得不輕忽嚴重性。

均衡飲食配合運動 舒緩身體疼痛

纖維肌痛症患者,除了需要家人朋友的陪伴和諒解,最重要還是要懂得照顧自己且愛護自己;彰化基督教醫院麻醉部疼痛科臨床心理師劉玲均指出,像是可從平時生活習慣改變開始,在飲食上應減少刺激性的食物,包括乳製品都應減少食用,且配合運動的習慣,加上正常的作息,睡前盡量避免使用3C產品,嘗試放慢步調,最重要還要配合規律就醫。

透過冥想 讓纖維肌痛症患者學習放鬆

劉玲均進一步說明,至於在心理健康上,患者因為身體病痛緣故,容易影響生活運作,可能會使心理狀態經歷焦慮、憂鬱,甚至社交受挫等經驗,且情緒恐和疼痛相互影響,當疼痛增加,心理負面情緒可能也會因此增加,這時患者可透過冥想方式,來練習放鬆情緒,且可多參加社團活動,尋找支持生活的動力來源。

多點關心和支持 讓患者找回自己

患者也可藉由接受心理治療時,在治療師的陪伴和支持下,學習放鬆的技巧,都有助於改善情緒;劉玲均呼籲,纖維肌痛症患者,生理和心理息息相關,除了周圍家人朋友應多給予鼓勵關懷外,患者也應適時尋求專業人員幫助,懂得和疼痛和平相處,就能找回生活中的自己。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771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新型冠狀病毒來勢洶洶,民眾除積極配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的防疫措施,國民健康署特別整理4撇步,民眾只需透過簡單方式,就能透過飲食提升自身抵抗力,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攝取豐富多蔬果 腸道健康身體好研究指出蔬果的攝取量增加會促使發炎介質(proinflammatory me...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社區感染」和「社區傳播」不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日前公布第19例COVID-19(武漢肺炎)確診個案,無出國旅遊史,究竟是不是社區感染?本身為公衛專家的副總統陳建仁臉書發文表示,該案例是「白牌車」司機,懷疑是載過3名中港澳台商感染,這名司機病例可算是「社區感染」(l...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70餘歲的游老先生自幼左耳失聰,僅靠右耳與外界溝通。曾於當兵時期針對左耳動過兩次鼓膜成形術,輔以助聽器仍無效。日前右耳聽力退化嚴重,四處求醫不見好轉,絕望之際欲申請殘障證明,輾轉來到台北慈濟醫院,經耳鼻喉科黃韻誠醫師確診為右耳鼓膜破裂、左耳聽小骨錯位合併聽神經退化,造成...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林郁敏/台北報導】秋冬天氣轉涼,寒流來時更是冷風颼颼,走在街頭不時能看見許多飼主幫毛小孩穿衣裝扮,模樣真是可愛。然而,若要讓寵物穿衣服,每天到家後都要記得脫掉,讓毛小孩皮膚可以透透氣,否則容易因悶熱而引發皮膚病,同時應慎選衣服材質,以免造成皮膚過敏。   對此,獸醫師陳震寰表...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