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老藥新用,憂鬱及失智症患者的新希望

老藥新用,憂鬱及失智症患者的新希望
 
      近日在生技領域上的研究,科學家們嘗試著探索免疫系統紊亂和精神疾病之間的聯繫,以求找出新的治療方法。目的在於可以進一步的探索新發現的免疫系統紊亂和精神疾病之間的關聯。這種關聯使人們看到了抗發炎藥物可以被用來治療憂鬱症患者和老年性癡呆的希望。
 
      憂鬱症是很可怕的心理性疾病,當一個人想要結束自己的生命時,那是一種絕望?一種衝動?一種對生命不公平的抗議?失去愛或與人連結的機會?有千萬種理由來解釋。憂鬱症雖然有其共通的症狀表現,但是不同的年齡、性別、社經階層,卻常有著不同的面貌,因此常讓患病的當事人、親友、老師,甚至一般科別的醫師,都認不出其真正面貌。
 
      而老年性癡呆的病因目前則尚未清楚,只知道可能是諸多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這些都與遺傳因素、免疫因素、病毒感染、中毒、神經營養因子缺乏等諸多因素有關。
 
 
      研究指出,絕大多數的憂鬱症和體內免疫系統所引發的炎症存在著一定的關聯。產生情緒的免疫系統機制發生了改變,影響了目前還未被完全理解的憂鬱症的發生進程。
 
      其實這一點很好理解,如果有人得了像類風濕性關節炎之類的疾病——引起炎症,那麼可能會因此而感到沮喪。而後對肝炎病人進行的研究提供了一則有力證據。醫療上經常使用乾擾素進行治療。藥物引發了炎症反應驅除了肝炎病毒。治療非常有效,但主要的缺點是——30%至40%的病人變得非常消沉。
 
這些患者在服藥前不會消沉,儘管他們患上了肝炎,也沒有抑鬱的病史。然而,他們一旦進行干擾素治療、引發炎症反應後就變得抑鬱了。這點強烈地表明,免疫系統和大腦存在著對話機制,體內的炎症可以引發抑鬱。若反過來可能性存在的話,那麼大腦存在著對免疫系統的某些影響,但之間的聯繫需要進行進一步的研究。
 
研究結果表示它們之間的這一聯繫很可能有力地表明,目前適用於解決炎症的藥物可能可以幫助那些遭受抑鬱影響的病患。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快到將文章分享給朋友吧!!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
醫藥生技科學共筆》部落格
Med&Bio talk 醫藥生技科學共筆》粉絲團
 
Reference
http://www.theguardian.com/science/2014/dec/20/anti-inflammatory-drugs-could-fight-depression-immune-disorders

相關推薦

行政院長蘇貞昌今(13)日邀集衞福部等部會首長,召開行政院擴大防疫會議,就醫療物資、疫苗配發施打、端午節首日車流管制,以及移工防疫措施等,聽取各部會簡報。蘇貞昌指示,日本贈台的124萬劑AZ疫苗開打,疫苗配發及施打情形應公開透明化,並杜絶私相授受的狀況再發生。在醫療物資整備方面,指揮中心報告目前「床...

閱讀詳情 »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公布COVID-19(武漢肺炎)新增174例本土個案,確診個案中新增26例死亡。確診縣市分布中,新北市確診數為81例,重回「2位數」,上一次確診數新增82例是6月7日。新北市長侯友宜下午3時將召開疫情應變會議會後記者會,說明關於新北市的最新疫情及防疫措施,現場最新情形請鎖定《...

閱讀詳情 »

近期疫情嚴峻,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3)日公布國內新增174例本土COVID-19確診病例,其中臺北市再增62例。近期接種疫苗相關事宜成為民眾最關心的議題。稍後台北市長柯文哲將於15:30召開北市疫情記者會,說明目前疫情發展、疫苗施打相關事宜與台北市最新防疫政策。請持續鎖定《民視快新聞》。(民視...

閱讀詳情 »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儀潔 韓羽婕 胡照鑫/台北報導 台灣新冠疫情爆發以來,許多企業及國人都積極貢獻力量,藝人賈永婕募集至少252台高流量氧氣鼻導管全配系統(HFNC),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13)日表示,感謝來自各界的捐增,中央也排定相關採購,會儘速分配給有需要的醫院投入治...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