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耳朵紅腫發熱 可能是耳前廔管作怪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一名5歲幼童在一次全家出遊後,體溫竟高達38.3度,前往耳鼻喉科門診就醫,被診斷為喉嚨輕微發炎,以退燒藥及抗生素治療後,疾病未緩解,且耳朵紅腫面積擴大,最後發現是耳前廔管作怪;醫師立即進行清創及切除手術後,才改善症狀。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整形外科吳曉舒醫師表示,這名幼童以退燒藥及抗生素治療後,症狀並沒有改善,耳朵上紅腫面積反而擴大為2乘2平方公分,且患部的剌痛感覺愈來愈嚴重,因為沒有皮疹、肌肉痠痛、喉嚨痛、咳嗽有痰、嘔吐、腹瀉,或任何不良的接史,因此診斷為耳前廔管。

耳前廔管為常見的先天遺傳性耳廓融合不完全,通常為單側,少部份雙側都會形成耳前廔管;吳曉舒醫師指出,耳前廔管正常時,只會偶爾有一些皮脂分泌和上皮細胞脫落的皮屑或乳白色有異味的分泌物,並不會造成患者生活上極大的不便。但若廔管被上皮分泌物、皮屑阻塞或內部細菌感染,造成腫脹、膿瘍,甚至產生蜂窩組織炎,嚴重時會造成耳殼的耳軟骨炎,而引起耳廓變形。

吳曉舒醫師指出,耳前廔管外觀看起來只有一個小洞,但其內部構造變化多端,甚至會呈現像樹枝的散開狀,而且耳前廔管向下延伸的深度與方向也不一定,對顏面的影響程度也不一定;所以,耳前廔管雖然平時並不會造成生活上的不便,建議還是及早尋求專業醫師的醫療建議接受治療。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8177

相關推薦

在充斥食安危機的現代社會,除了吃入的黑心油外,我們身邊還有哪些「毒物」呢?還記得前幾年曾經爆出的餐巾紙螢光劑、廣告紙油墨汙染……等,而這些問題解決了嗎?除了吃的食物外,我們身邊又還潛伏著哪些隱形的殺手呢?   根據經濟部統計處資料,台灣目前從事印刷及資料儲存媒體...

閱讀詳情 »

BY CIAO 美國研究發現,淩晨兩點後才入睡容易打亂生理時鐘,對身體脂質新陳代謝帶來嚴重影響,容易增加心臟病風險。 據芝加哥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對幾千名志工進行睡眠時的腦波記錄後,研究指出了人體的睡眠周期:在睡眠中,人體首先進入慢波睡眠期,後是快眼動睡眠期,之後再重復開始,一夜大約有4-6個睡眠周期...

閱讀詳情 »

早知道塑料瓶養花種菜這麼爽,還買什麼花盆呢!近期一篇關於PVC管陽台種菜,親們大讚,但是又不少微友表示,pvc管成本高,技術含量大,實在搞不定。下面介紹廢棄的塑料瓶DIY花盆,這個就免費啦,以後吃完的油壺和可樂瓶,都可以製作成漂亮的花盤和花瓶哦。  把一個可樂瓶剪輯2半(瓶口三分之一、瓶底...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