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胃腸道基質瘤高復發 術後輔助治療成重點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一名50多歲的中年男性因腹部持續異常腫脹且排便出現困難,已經嚴重影響生活的作息,經家人勸說後才趕緊到醫院檢查;亞東醫院腫瘤暨血液科主治醫師林世強表示,病患求診時透過腹部觸診就可摸到明顯腫塊,進一步以腹部超音波檢查後,發現病人腹部內約有一個16公分大的腫瘤,之後經由病理切片檢驗確診為胃腸道基質瘤。

林世強醫師表示,當時考量這名病患的腫瘤過大,若直接手術切除可能會有腫瘤破裂出血的風險,因此決定先採用標靶藥物治療,經半年的持續觀察,確認腫瘤已縮小至9公分後才進行手術切除,術後也繼續使用標靶藥物輔助治療,並持續定期追蹤,至今已有二年半的時間,患者恢復狀況良好,生活也逐漸恢復正常。

胃腸道基質瘤是一種罕見且特殊的惡性肉瘤,生長位置可能是在食道、胃、小腸、大腸及直腸等不同的消化道部位;手術切除是目前主要的治療方法,但即使手術切除後仍有半數患者在5年內有復發的可能性。此外,由於腫瘤初期較小時常隱藏在腹部,有接近三分之一的胃腸道基質瘤是無症狀的,因此也更不容易在早期被診斷出來。

林世強醫師強調,胃腸道基質瘤具有高復發率,即使手術切除後也不能夠大意,根據國外的臨床試驗研究顯示,若患者在手術後接受標靶藥物的輔助性治療,可明顯減少腫瘤復發風險。對於高復發風險的患者,若能在術後輔助給予三年的標靶藥物治療,腫瘤復發風險較給予一年標靶治療者減少54%,而死亡風險亦可減少55%。而對於已經轉移或復發的胃腸道基質瘤,可能也無法以手術完全根除,因此可在健保給付規範下使用標靶藥物治療。另外,若是腫瘤過大而無法經由手術切除的情況,可經醫師評估後服用標靶藥物,再觀察腫瘤是否有縮小,若達到可以手術切除的條件下再進行切除。

目前台灣健保給付胃腸道基質瘤術後輔助治療規範,可用於腫瘤大於或等於6公分以上的患者,在手術後使用一年的第一線口服標靶藥物,延長腫瘤無復發存活期。林醫師也提醒最重要的是,患者一定要配合醫囑按時用藥,有任何問題都應與醫師討論,並且配合定期回診追蹤,了解腫瘤的發展情況,掌握最佳治療時機。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9459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台灣已有3名國籍航空機師發生突破性感染,疫調發現個案都曾經飛往美國芝加哥,已有機組員抱怨,外站旅館工作人員防疫未徹底,今(3)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布,飛美國芝加哥航線機組員,入境後須到指定處所檢疫14天。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3名突破性感染機師,都曾經因飛行...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詩茜/台中報導】「醫師,我最近咳嗽或打噴嚏就會漏尿,為什麼會這樣?」門診不時會有飽受滴滴答答漏尿困擾的病患就醫。長安醫院泌尿科黃煒軒醫師表示,研究顯示全球約有3分之1的女性有尿失禁,但僅約10%會就醫,主要是患者覺得害羞,或認為這是生產老化必然的現象,但透過專業的陰道雷射技術,不僅改...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我最近幫我家小花買了感覺統合的課程花了好幾萬!」、「我看網路上廣告有感覺統合諮商師說可以上感覺統合課讓她更聰明,我就把卡給她刷下去了」。這是很多家長曾經有過的經驗,但是,真的是所有孩子都需要上感覺統合課程嗎?感覺統合 自由的玩和學習就能產生臺灣職能治療學會理事長吳菁宜...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