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腫瘤早期有哪些自檢方法

腫瘤有惡性與良性之分,而晚期腫瘤多屬於惡性腫瘤,或者說已經成為癌症。專家提醒患者朋友,腫瘤的形成是有一個過程的,如果能在早期發現就能抓住救治的最佳時機,可大大增加治癒的希望。那麼怎麼才能最早的發現腫瘤幼苗呢?

留意身體的11種變化

1、黑痣的變化

隨時留意身體表面各部體的黑痣變化。

2、咳嗽痰變化

長期咳嗽時,應注意咳出的痰中是否有血絲摻雜,注意咳嗽的時間,胸痛的部位,血量的多少、血絲的顏色等。

3、食慾的變化

食慾不振並出現消瘦、上腹痛時,若伴有噁心嘔吐,要注意嘔吐物中是否有黑褐色內容物,注意觀察大便是否呈柏油狀或帶血。大便的形狀是否有改變。

4、乳房的變化

女性月經過後一擊,對照鏡子觀察自己的乳房是否有腫塊;腫塊的硬度、活動度如何,是否與皮膚粘連;乳房表現皮膚是否有“桔皮樣”改變;有腫塊的乳房同側腋窩是否有腫大的淋巴結。

5、白帶的變化

女性注意觀察白帶中是否混有血性分泌物,白帶是否帶有腥臭味。

6、大小便變化

大、小便的習慣有無改變,特別是注意大便時有無疼痛感、下墜感及烘便的外形有無改變。小便時觀察有無白色分泌物排出,有無血尿,會陰部是否有不適感等。

7、聲音的變化

長期聲音嘶啞時,應對照鏡子,張大口深呼吸,觀察咽喉部有無腫大的扁桃腺體及其它腫物。

8、陰莖的變化

男性應注意陰莖包皮是否過長,尿道口處是否有潰瘍結節,陰莖冠狀溝是否潰瘍結節,陰莖冠狀溝是否有易出血的菜花樣腫物。

9、體溫的變化

長期原因不明發熱時,應注意測量體溫;必要時對血常規、血沉等做進一步檢查。

10、四肢關節變化

劇烈活動後出現四肢疼痛且活動受限制,應注意四肢關節有無腫脹,皮下是否可觸摸到腫物。

11、淋巴結的變化

最少每月一次自行觸摸頸部、腋窩、腹股溝等處,檢查是否有腫大的淋巴結(一般認為,小於花生米大小的淋巴結屬於正常),腫大的淋巴結質地如何,是否固定,有無壓痛。

專家建議:癌症篩查要定期做,把疾患消滅在萌芽狀態。體檢中心針對各類癌症篩查制定了科學的體檢套餐,方便大家進行癌症篩查時合理選擇檢查項目。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因為疫情的關係,走在路上咳個幾聲往往特別容易受到注意,特別是最近空氣汙染時特別明顯,支氣管過敏引起的咳嗽更是常見,嚴重時甚至會誘發過敏,在臨床觀察,氣喘與心血管、胃腸道、免疫系統與情緒存在著密切的關係,而臨床上也觀察到憂鬱症患者常常也是氣喘急性發作的高危險群,特別在武漢肺炎...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對上班族而言,除了久坐導致的筋骨痠痛,更令人煩心的就屬乾眼症狀了。因為長時間注視3C產品出現的文明病,偏偏卡在沒時間就醫,只好先拿同事的眼藥水緩解不適,或去距離公司最近的藥妝店購買市售眼藥水,已成為對眼睛最低標準的護理方式。不過照這樣救急不根治的方式,眼睛不適的症狀真的...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上周末接種2,223人接種牛津AZ疫苗,通報4例疑似嚴重不良反應,包含1名可能腦梗塞女性;另外,目前已有30,698人次接種疫苗,扣除新抵台約40萬劑疫苗,可用疫苗即將用罄,指揮中心預計周四能夠把疫苗分配到施打院所,風險族群分配數量正在規劃。...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24)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公布,新增6名新冠死亡個案,年齡都高於60歲,4名有慢性病史,2名不清楚潛在疾病,2名死亡後1天確診,除1名到院前死亡外,其餘都在醫院治療中過世,未有在家隔離病逝個案;指揮中心規劃,各大醫院都要按照規模,設置收治新冠重症病患不得拒絕。 2名...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