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躁症症狀不同,常見腹瀉、便祕、脹氣等,針對腹瀉和便祕,飲食上有些食物適合吃,如魚、全麥、優格、穀類、米飯…;有些食物不適合,如辣椒、巧克力、柑橘、洋蔥等,可以藉由飲食調整改善喔!
據國外研究,曾列舉腸躁症患者「適合吃」與「不適合吃」的食物:
★適合吃的食物:有魚、全麥、優格、穀類、香蕉、綠蔬、麥麩、義大利麵、非柑橘類、米飯。
★不適合吃的食物:有辣椒、巧克力、柑橘、牛肉、乳酪、蛋、洋蔥、韭蔥、堅果、白麵包、乳品。
症狀不同,食物選擇不一樣
台灣癌症基金會營養師賴怡君表示,腸燥症患者症狀包括容易腹痛、腹脹、噁心及排便習慣改變(腹瀉和/或便秘);在食物選擇上,凡是容易產氣(如豆類),容易刺激腸胃(如咖啡、酒精,過甜、過鹹、過油、過辣),不容易消化(如糯米製品)的食物皆不宜。
如為腹瀉型患者,應少吃高纖、有潤腸效果食物,如竹筍、黑白木耳、秋葵,以及屬性寒涼的瓜果如鳳梨、木瓜、火龍果、奇異果等;反之,便秘型患者就可以多吃上述食物。
賴怡君營養師指出,根據國外最新研究發現,低FODMAP飲食,是有效控制腸燥症發作的有效方法,低FODMAP飲食也被證明可減輕疲勞、嗜睡和注意力不集中的症狀。
FODMAPs是以下幾個單字的縮寫:Fermentable(可發酵的)、Oligosaccharides(寡醣)、Disaccharides (雙醣)、Monosaccharides (單醣)、And(以及)Polyols (多元醇)。
賴怡君強調,除了乳醣不耐症者應少吃乳製品,人體缺乏消化寡糖的酵素,易腹脹者也應盡量減少進食高寡醣食物,包括麵包、麵條、洋蔥、大蒜、蘆筍、柿子、桃子、蘋果、西瓜、腰果、開心果等堅果。
腸躁症主要來自腸道神經系統的過度敏感,而自律神經系統(交感與副交感)又會影響腸道神經系統。患者最好試著改變緊張的生活型態,規律作息、充足睡眠、多做有氧運動、改變多慮個性,減少腸胃承受太多壓力,可改善自律神經失調。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台灣好食材Fooding》】
相關搜尋: 醫療常識乳製品 英文癌症基金會台灣癌症基金會中山站 義大利麵台中 義大利麵高雄 義大利麵table pcide 硬碟ide 燒錄機ide usb台灣好食材全家霜淇淋 巧克力經痛怎麼辦 巧克力五月天戀愛 ing醫療保健常識與病狀台灣癌症基金會財團法人台灣癌症基金會中山站義大利麵餐廳台中義大利麵餐廳醫學常識心臟缺氧醫學常識問答題醫療常識諮詢醫學常識婦女醫學常識器官醫學常識醫療小常識醫學小常識致命的醫學常識家庭醫學常識
相關推薦
「自主應變」惹網友炸鍋 陳時中不認失言:講很久了 就是這樣子啊!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本土疫情升溫,連日破千,一再創高,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一句請民眾自主應變,讓網友炸鍋,紛紛砲轟「這兩年到底超前部署了什麼?」。陳時中今(20)日上午在立法院回應媒體提問是否失言時,陳時中不認失言,他強調「自主應變,我們已經講很久了」、「就是這樣子啊」,防...
閱讀詳情 »急頒「2歲童條款」開放緊急自行就醫 陳時中認了:盡量提升行政效率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新北2歲男童搶救6天不治,成為國內年紀最小的重症死亡個案,由於家長控訴送醫過程中因為現行確診者的公務程序而有所延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連夜發出最新公告,放寬居家照護確診個案及同住之未確診者的「緊急就醫」,開放親友接送或自行前往。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
閱讀詳情 »零接觸連續生訊監測系統 嬰幼兒及居隔者照護好幫手
記者金仲達/台北報導 近日台灣確診人數持續暴增,嬰幼兒族群,因未接種疫苗,染疫潛在危機令人最為擔心。以美國為例,在經過大規模社區感染後,會出現更多兒童病例,兒童占美國人口比為22.2%,染疫兒童病例占所有病例19%,可見疫情擴散、防疫規定鬆綁後,兒童被感染的數量會非常眾多,而確診兒童數目增加後,可以...
閱讀詳情 »疫情蔓延企業數位化轉型 DDoS資安威脅引起重視
記者金仲達/台北報導 回顧2021年,全球疫情蔓延,遠端⼯作與線上活動成為新⽣活常態,伴隨企業數位化轉型趨勢,網路駭客帶來的資安威脅引起重視,其中巨量規模的分散式阻斷服務攻擊(Distributed Denial of Service, DDoS)最受關注。根據2021年「DDoS攻擊現狀與趨勢調查...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