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葷食補品太油太躁 慢性病患者少吃

葷食補品太油太躁 慢性病患者少吃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冬令進補吃什麼?坊間常見薑母鴨、燒酒雞、羊肉爐等補品,但非人人適合。養生專家強調,這些補品含有高膽固醇、飽和脂肪,又加入大量的薑母、酒精,更會造成血壓升高、血糖過低,慢性疾病患者吃太多,恐造成病情惡化,嚴重恐昏迷。
進補冬令 以清補甘溫為宜
今年11月8日是立冬。佛光大學樂活產業學院長楊玲玲表示,冬季是養生進補最好的季節,雖然季即已進入冬季,但天氣仍很溫和,建議進補食材以清補甘溫為宜。
坊間葷食補品 高膽固醇高飽和脂肪
楊玲玲指出,坊間補品多以肉類、內臟類為主要食材,但都屬於高飽和脂肪、高膽固醇、高普林的食物,其中膽固醇及飽和脂肪是造成心臟病、高血壓、中風、糖尿病的主因。對痛風患者來說,含高普林的食物更是不能多吃。
蛋白質吃太多 增肝腎負擔
此類食物的蛋白質含量高,代謝後產生的含氮廢物須經由肝臟代謝、腎臟排出;若吃太多孔增加肝腎負擔,提醒肝腎功能不好者,要小心食用。
酒精可祛寒 卻會造成低血糖
楊玲玲也提到,補品常會添加米酒,雖然能使血管擴張、增加血液循環,達到祛寒的效果,但同時會使血壓升高、抑制尿酸排出,促使高血壓及痛風病情惡化,甚至糖尿病患者造成血糖不穩定及低血糖的危險。而有消化道疾病的患者,攝取太多的濃湯及含酒精的食物,也會刺激胃酸分泌。
體質各有不同 進補先諮詢
楊玲玲強調,藥膳的調理主要在促進血液循環、儲備元氣,但食物有食性、人有體質,男、女、老、幼各有不同,如虛、實、寒、熱等,建議進補前先諮詢專家確認適合的補品。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3995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女性久坐辦公室,常常感覺外陰部搔癢,疼痛,癢到想要搔抓下體,由於姿勢不雅觀,就只能假借上廁所時處理,但是長期的摩擦,搔抓反而使症狀更加嚴重,於是求診婦產科檢查,才知道原來是外陰前庭炎。中醫師周宗翰說明,女性的外陰前庭部,其實是一個非常不起眼的生殖構造,位於小陰唇內側...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編輯部/整理報導】腰圍一年比一年粗?BMI默默升高?別以為只是久坐發福,當心「代謝症候群」上身,各種疾病隨之而來。據國民健康署102-105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40歲以上國人超國5成有腰圍過粗且罹患代謝症候群的情形 ,如果沒有及早治療,代謝症候群患者將比一般人多出6倍的糖尿病風...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楊芷晴/桃園報導】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青光眼是全球導致眼盲的第2大主因,在台灣初估有10多萬人罹患青光眼,年紀愈大比例愈高;由於目前長時間使用手機的低頭族愈來愈多,也因此青光眼患者有年輕化的趨勢,且大多數患者毫不自覺,直到視力檢查時才發現眼壓異常低下,導致視神經萎縮,甚至會造...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名90多歲婆婆,脊椎開過2次手術,近期左腳劇烈疼痛,只能坐輪椅代步,家人以為是骨刺復發,帶至醫院檢查,竟發現是先前椎間盤切除及固定融合手術,造成神經沾黏所引起神經痛;經醫師採取神經沾黏解離手術,並使用防沾黏凝膠,術後疼痛緩解效果相當好。 脊椎退化性疾病 老年人占8成 ...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