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誤吞魚鉤不自知 阿嬤吃軟便劑排出

誤吞魚鉤不自知 阿嬤吃軟便劑排出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一名69歲陳姓婦人吃魚,入肚後竟變成魚鉤?這名婦人日前因腰椎舊疾到彰化醫院骨科就診,X光竟顯示大腸附近有一鉤狀物,判斷長度約1.5公分,趕緊把婦人轉診肝膽腸胃科,研判是魚鉤,所幸未刺破腸胃引起劇痛,經服藥追蹤將魚鉤排出。衛福部彰化醫院肝膽腸胃科主任陳詩典表示,一般而言老年人的嚼食敏感度及反應都會退化,該名老婦人應該是吃魚時誤吞魚肚中的魚鉤而不自知。

都沒有吃到魚鉤的感覺

陳姓婦人對於腹部竟有小魚鉤表示不可思議,經回想才想起友人釣了一條魚送她,烹煮後吃下肚,可能因此而吃進魚鉤,不過都沒有吃到魚鉤的感覺,也不知道魚鉤是友人釣起魚後不慎留在魚內,或是該條魚以前就被釣過而留下魚鉤。

陳婦肚內的魚鉤經過食道及胃、小腸都沒有事,發現時判斷已經在盲腸附近,本來要做大腸鏡將魚鉤取出,但婦人甚為排斥,而腹部也沒有疼痛感,因此陳詩典主任開些排便劑,希望可以從肛門排出;兩天後再照X光,魚鉤已經不見了,顯見已經排出體外。

最好直接以內視鏡取出

陳詩典主任指出,如果異物位置在內視鏡可取出的食道、胃、直腸等處,最好直接以內視鏡取出,如果要等待排出,觀察3天無法排出或產生腹痛,就要考慮手術取出,不然一旦引發腹膜炎,就有敗血症之虞。一般而言,直狀的異物比彎狀的異物危險,較不易排出,更是要嚴密觀察。

吞食食物要注意 尤其是老人家

陳詩典主任進一步指出,異物入肚的病人以精神疾病患者和受刑人最多,在年齡層方面以未上學的小孩子和超過65歲的老年人較多,小孩子因為懵懂,大人未注意而誤食異物,甚至連鈕扣型電池也有被誤食過,但老年人的情況大都是因為嚼食敏感度退化或反應退化,或是因為沒有牙齒咀嚼,造成誤食,以誤食魚刺和雞骨頭最多。所以,民眾在吞食食物時要細嚼慢嚥且要特別注意魚刺、雞骨等,尤其是老人家更是要特別小心。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236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為幫助更多中低收入戶兒童脫離貧窮,衛生福利部透過公益彩券回饋金的方式,經過評估和篩選,補助地方政府和民間團體辦理脫貧方案;衛生福利部社會救助及社工司司長李美珍指出,社會救助法明文規定,地方政府得自行運用民間資源規劃辦理脫離貧窮等措施,因此透過教育投資、資產累積、就業自...

閱讀詳情 »

翻拍自問題集         疑:如果每天都洗頭,會有什麼危害? 有的人洗頭簡直就是災難,臉盆裡、手上、下水道到處都是掉下來的頭髮,看著都嚇人。「頭髮不能天天洗,否則頭髮越洗越掉」,類似這種說法很多人都是聽說過的,這些說法本身科學嗎?   &nbs...

閱讀詳情 »

圖片截自紅動中國以及灰伯爵的忌廉遐想 初春時節,萬物更新,春季的養生保健也會為一年的健康打下堅實基礎。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治未病科郭海英教授提醒各位老人,初春養生保健要記住六個字:春捂、養胃、護肝。 春捂:捂好背、腹、腳。初春時節,氣溫如果升幅不大就儘量少脫衣。得知冷空氣即將到來,就提前增添衣物。...

閱讀詳情 »

圖片截自互動百科以及新浪嘆世界 肝癌是我國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常見於中年男性。因其惡性度高、病情進展快,病人早期一般沒有什麼不適,一旦出現症狀就診,往往已屬中晚期。我們都知道飲酒過多是引發肝癌的病因,那麼很多人關心的是,喝酒後臉紅是不是更易得肝癌?腫瘤科醫院專家為大家詳細解答。 喝酒後臉紅更易得肝...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