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躁症靠藥物加心理治療 12年不復發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小蕾在17歲時躁症首度發作,後大學聯考當天更因燥症復發,當場被架出考場送往精神病院住院,中斷她的學習之路;日後就職服務業,又因工作中突然昏倒送醫,刷健保卡時被發現病史,無故被公司辭退,阻擋就職之路。幸好後透過規律作息、藥物治療,及醫院的心理治療,現年32歲的她已維持12年未發病。

小蕾自述,高中發病後家庭關係生變、鄰居投以異樣眼光,即便12年未嚴重復發也未再住院,但健保卡上背負的病名,仍讓她受到歧視甚至失去工作,後來經醫院持續固定的藥物治療及團體心理治療,搭配正常作息,漸漸受家人接納,在工作上也有良好的表現,生活與一般人無異。

收治小蕾的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主任蔡尚穎表示,雙極症(俗稱躁鬱症)的週期分為躁症與鬱期,春季因為氣候多變,是雙極症的好發時節。躁症與鬱期順序視人而定,躁症主要會情緒高亢易怒、愛說話、誇大妄想、睡慾減少、活動量增加、性慾旺盛,以及常有非習慣性的無節制購物行為;而鬱期則會無來由地情緒低落、話少、沒自信、睡眠時間增加。

雙極症盛行率為1%,在台灣約有23萬名個案,以每個人身邊至少10位親友計算,全台有230萬民眾深受雙極症影響。

蔡尚穎強調,對待雙極症病人,身邊親友的態度非常重要!因為最好的治療是藥物加上良好的心理衛生環境雙管齊下,親友若過度保護、干預或產生敵意,都很容易提高疾病復發率。當患者發病,前6個月是急性治療期,爾後1年半則觀察患者是否復發。

身邊親友若患有雙極症,需保持「三不過度」原則:不過度保護、干預及敵意,並鼓勵患者就醫治療;而患者本身應有病識感,遵照醫囑用藥、保持規律生活,並可固定參加心理治療。

蔡尚穎提及,雙極症患者約有7分之1可以痊癒,狀況良好可慢慢減少藥量甚至停藥,因此長期規律的治療加上周遭親友正面態度,是幫助雙極症患者正常生活的最好方法!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8874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5)日表示,「COVID-19疫苗施打意願登記與預約系統」第2輪共計約94.1萬人已完成預約接種,將自明(16)日起開始施打,請民眾攜帶健保卡,如為第2劑接種者,亦請攜帶接種紀錄卡,於預約時間準時至預約地點接種疫苗。 如民眾錯過預約時段,可於...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東京奧運將在7月23日開啟,行政院政委唐鳳感謝日本3度捐贈牛津AZ疫苗,將親自前往日本,所有中華台北團員出發前,都要有3次PCR陰性證明,回國後完成2劑疫苗接種者,可14天加強版居家檢疫。 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表示,奧運團選手與隨行人員已有90%,完整接種2劑新冠疫...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少見缺席下午記者會,今(15)日下午前往桃園機場迎接3批來台灣新冠疫苗,分別為日本贈台97萬劑與56萬自購泰國輸台牛津AZ疫苗,及36萬劑自購由盧森堡生產的莫德納疫苗。 陳時中在桃園機場公開說,日本贈與台灣3批牛津AZ疫苗,總共有33...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編輯部/整理報導】根據《LIFE生活網》報導,上任滿2個月的華視新聞台台長陳雅琳首次接受平面與網路媒體聯訪,被問及新聞台因應疫情的措施,台長陳雅琳表示公司特別安排了3個新聞辦公室,員工彼此錯開工作以備疫情不時之需,她說:「為了防疫安全,有的同事我都還沒有見過,都會透過晚上下班的時間去關...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