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躺著就能瘦?!其實,減重第一步驟應該從__開始!

躺著就能瘦?!其實,減重第一步驟應該從__開始!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進入減重戒嚴時期,戰勝身體囤積已久的贅肉,不少人因此想盡辦法,整天戰戰兢兢;計算各種食物熱量不可少,找幾個網路偏方拿來用,亦或吞減肥藥幫助消脂,當然,還要有花大錢的心理準備,這些大陣仗的排場猶如做法一般,全都出籠,但你曾想過,若將減重觀念,先爬梳,再折疊,持續簡化聚焦在「提升基礎代謝率」上,能因此獲得「躺著就能瘦」的神奇效果嗎? 

減重只關注「如何消除脂肪」 恐養成易胖體質

你的減重第一步驟是什麼?如果是把專注力放在「如何消除脂肪」,恐怕會養成復胖體質!為了不復胖,甩肉當前的第一要緊事,應該放在「怎麼增加肌肉量」,台北慈濟醫院營養師蘇妍臣說,增加肌肉量,提升身體基礎代謝率,才能讓體重控制長長久久。

事實上,不少人都有同一種經驗,減重之初,雖短時間內因勤奮節食,體重往往能快速收到下滑成效,不過,只要稍微鬆懈,多吃一點東西,體重便即刻回升,減重就此宣告破功!其實復胖問題,都來自拼命節食,所闖下的禍。

「每次在門診上都會跟患者說,只要增加肌肉量,躺著就能瘦,」蘇妍臣強調,肌肉量增加,基礎代謝率會跟著上升,因身體代謝快,更能日夜不停消耗熱量,進一步讓體重下滑。不過,太多減重族群,減重第一步都在拼命節食,她說,節食所減下的重量,大多數都是「流失掉的肌肉重量」,而肌肉一流失,基礎代謝率就會下滑,只要一下滑,就會愈減愈胖。

尤其是多數女性,一昧只靠節食減重,卻未做任何運動,肌肉的流失速度,更會加倍快,也因此,為了保存一定的肌肉量、維持基礎代謝率,蘇妍臣再三強調,減重不能「餓到」,更要加強「抗阻力運動」的頻率。

減重「節食」是大忌 反而要餐餐吃得飽

她解釋,整體而言,減重不必計算食物熱量,只要注意三件事情,第一,不能「節食」盡情大吃,不過每一餐的青菜必須是正餐的兩倍。第二,減重不能飲食單一化,有些人會靠著所謂的高蛋白飲食法,只吃肉來減肥,但不均衡的飲食,只要回歸正常,復胖的魔咒同樣會上身。第三,則是老生常談的「運動」,唯有運動,才會增加肌肉量,一周最少一定運動兩次,一次至少四十分鐘以上,有氧運動及抗阻力運動,都須兼顧。

然而,當開始培養運動習慣,肌肉量持續上身,請先有心理準備,因減重前兩周,體重機的數字,恐怕會不好看!蘇妍臣說,因為肌肉較脂肪來得重,剛開始肌肉增加,反而會使體重跟著上升,「許多人因此開始質疑,運動根本沒有效,」但她強調,等到基礎代謝率漸漸爬升後,體重就會開始快速下滑;門診上就有一名肥胖患者,靠著這三個原則,在短短幾個月內,減去了十公斤之多,而且不再復胖。

「減重反而不能勤加量體重,」蘇妍臣提出顛覆舊有觀念的觀點,她說,體重一周量一次就好,才不會見體重機數字,就像看股票大起大落般,而影響減重心情,建議較好的測量方式,則是買一條合身褲子來穿,只要發現,褲頭突然變鬆,正表示甩肉已經見效。

走到減重成功最後一哩路!請養成運動習慣

根據美國肥胖機構所做出的調查指出,絕大多數的減重族群,都能在短時間內快速減重,然而過了五年再進一步追蹤觀察,七成以上的人全都胖回來,一部分甚至更胖,顯見體重一直降不下來,「復胖」才是最大元凶! 

也因此,甩肉須長期抗戰,確保五年以上不復胖,才能真正「減重成功」,又以精神科的觀點看來,養成一個良好習慣,至少持續做,長達半年以上,才能真正刻印在腦中,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

由此可知,面對甩肉,請挑選一項運動,每周定期做幾次,直到超過半年,成為尋常例行事項,提升基礎代謝率,增加肌肉量,才能走到減重成功的最後一哩路。

【更多精采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採訪報導) 許多人都有在上下班通勤時間戴耳機聽音樂的習慣,聽音樂是放鬆心情的好方法,但若忘情地讓音量過大,就可能對耳朵造成傷害,聽力師馬英娟表示,若長期戴耳機且音量過大的情況下,聽力會因為受到過多刺激而有暫時性的受損,大多數人會有耳鳴的症狀,少數人會感到耳朵發脹,或是幾天聽不...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梅姬颱風肆虐,造成路樹倒塌、洪水氾濫,衛生福利部疾管署持續與各縣市衛生局通力合作,監視災後傳染病情形,並針對雨後病媒蚊孳生源列管地區進行清理與防治工作,提醒臨床醫師,如有發現疑似病例應立即通報,以減少傳染病散播的風險。 加強環境整頓 清除積水容器 梅姬颱風挾帶豐沛雨...

閱讀詳情 »

你一定聽過「低頭族」就是指那些無時無刻低著頭使用智能手機及平板電腦的人。雖然低頭族以年輕人居多,但實際上卻普及於各個年齡層。隨著低頭族的愈來愈多見,長時間低頭將帶來頸椎問題的隱憂。 (source: brightside ) 本文圖片皆出自同處。 人類在450萬年前演化為可以直立...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45歲的林先生因為發燒斷斷續續已1周,噁心、嘔吐及腹部疼痛的情形也持續了1天,掛急診發現白血球偏高、肝功能異常,住院1天後,血糖持續偏高,病人意識清醒,覺得很喘,呼吸音卻很乾淨,氧氣飽和度也不錯,仍有噁心、嘔吐及腹部疼痛,經緊急抽血後,確定是糖尿病酮酸血症,進行大量...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