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輕忽B肝 8公分肝腫瘤引發腹痛休克

輕忽B肝 8公分肝腫瘤引發腹痛休克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根據統計,台灣每年約有8,000人死於肝癌,而B肝帶原者更是肝癌的高風險族群,千萬別輕忽定期檢查的重要性。嘉義長庚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沈建亨醫師表示,一名47歲的男性教師,原本就是B型肝炎帶原者,卻因為教學忙碌、加上輕忽B型肝炎定期追蹤檢查的重要性,二年半前突然腹部劇痛、導致休克送急診,診斷出肝臟左葉長了一顆8.3公分大小的腫瘤,因腫瘤破裂引發腹水及休克,且胎兒蛋白指數高達16,000 ng/ml。

標靶藥物治療晚期肝癌腫瘤壞死縮到5公分

沈建亨醫師說,患者由於肝腫瘤已侵犯大血管,無法以開刀切除腫瘤,建議使用標靶藥物治療,經過2年積極治療,腫瘤由原本的8.3公分縮小為5公分,且腫瘤無生長跡象,受到侵犯的大血管通暢,原本有的腹水、黃疸不復見,胎兒蛋白指數也穩定控制在正常值15 ng/ml內,目前患者不但體力恢復正常,且腫瘤完全穩定控制,現在仍持續用藥期望腫瘤再縮小。

沈建亨醫師表示,肝癌治療方式有許多種:像是開刀、肝臟移植、電燒、酒精注射、栓塞,及標靶藥物、化療、放射性療法等,雖然開刀或電燒有根除性的效果,但有局部或遠處復發的風險,而對於肝功能不好、侵犯大血管或癌細胞轉移等晚期肝癌患者,就不適合進行開刀或電燒。目前使用標靶藥物治療晚期肝癌是個新選擇,標靶藥物作用在腫瘤生長位置具有專一性,能延緩腫瘤生長速度、抑制癌細胞血管新生及營養供給,相較於傳統化學藥物對正常細胞影響較小,加上口服藥物使用方便,可提高晚期肝癌患者的存活率。

沈建亨醫師提醒,肝癌在早期是沒有症狀的,當出現症狀時往往是晚期肝癌,尤其大多發生在40歲以上的中壯年族群,通常是家庭中重要的經濟支柱,一旦罹患肝癌,易使家庭頓時失去經濟來源,因此養成定期檢查相當重要。提醒B、C肝炎帶原者千萬不能忽視肝癌的危害,建議每3-6個月到醫院檢查,定期追蹤,若不幸罹患肝癌也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1895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俐綺報導】銀行櫃員看似工作輕鬆,但對許多行員來說,卻有因上班久坐帶來的「職業病」,下半身肥胖是最多人碰到的一個問題。一位30歲的輕熟女,畢業後就在銀行就職,工作幾年下來得心應手,下半身線條更是順勢成長;尤其她喜愛運動緊身褲,那擁擠的大腿夾縫更讓她每每在鏡子前不敢直視,十分困擾,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楊艾庭報導】醫院裡科別種類琳瑯滿目,其中「放射科」和「核子醫學科」,不免令人聯想到放射線、核能、輻射等共同議題,究竟放射科和核子醫學科差異何在?和信治癌中心醫院核子醫學科主任黃玉儀表示,「放射科是利用儀器,例如X光、電腦斷層(CT)等,產生放射性穿透人體,就會照出影像片子,基本上他...

閱讀詳情 »

有件事很重要,希望你能理解,所謂人生必經歷程「生老病死」四階段,其中生、老、死無可避免一定會發生,不過,受病痛折磨這個步驟,卻能跳過。洛桑加參醫師出版《快樂醫學:藏傳身心靈預防醫學書》(時報出版)一書提到,生病不是必然,痛苦也能免除,只要你願意開啟智慧去觀察、去學習、去處理、去升級。當你寫完功課、體...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5)日晚間10點01分發佈新聞稿,證實國內新增3例COVID-19本土確定病例(尚未取號),此為擴大採檢桃園機場清潔外包人員,於今日晚間檢驗陽性。 稍早之前,有媒體報導指出,原指揮中心下午例行記者會公布國內今日新增1名本土確診,之後沒多久,於傍...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