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這9種生活習慣會偷走生育能力!?偏偏我們都天天都在做!

這9種生活習慣會偷走生育能力!?偏偏我們都天天都在做!

在高速發展的當今社會,很多女性朋友尤其是白領、金領女性的生活習慣往往並不那麼正確,可你又怎能想到偷走你生育能力的罪魁禍首先是自己的日常生活習慣呢?

1.年齡是生育能力最大的禍首

年齡的增長對女性生育能力影響非常大,從女性的生理規律來說,生育能力最強在20-24歲,30歲以後緩慢下降,35歲以後迅速下降,35歲時是25歲時的一半,40歲時是35歲時的一半。44歲以後約有87%的女人失去了受孕能力。

女 性接近更年期時,月經週期會變短且不規律;子宮內膜可能會越來越薄,越來越不適合受精卵著床;陰道分泌物會變得流動性更差,更不容易讓精子進入。隨著年齡 增大,女性總體健康水平也會下降。一些疾病如子宮內膜異位、多囊卵巢綜合徵(PCOS)、感染等可能會損害生殖器官導致不孕。

35歲以上的高齡孕婦更容易發生如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腎臟疾病等及各種妊娠併發症並加重,致使胎兒官內生長發育遲緩,死胎、死產的發生率及圍產兒死亡率也隨之升高,並且胎兒畸形率也增高。

2.過度肥胖不利於懷孕

肥胖會破壞女性內分泌,也會阻礙排卵,還會引發各種健康問題,例如: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等。這些疾病也可能造成婦女不育,並且會在懷孕過程中造成一些併發症。病態式肥胖的婦女嘗試生育治療的成功率也會較低。

3.盲目減肥同樣也會導致不孕症

盲目過度減肥有可能導致內分泌紊亂、月經週期失調、排卵停止。過度節食所帶來的營養不均衡、微量元素嚴重缺乏也會影響到生育能力。尤其是年齡超過30歲的女性,生育能力本身已經下降,更要謹慎減肥。

4.人工流產是女性不孕的第二大原因

醫 生發現,流產的次數與發生不孕的幾率成正比。多次人工流產易導致盆腔附件炎,輸卵管發炎後堵塞,發生不孕。人工流產時的高活性子宮內膜碎片,很容易轉移到 盆腔內種植形成子宮內膜異位症導致不孕症。而且反覆人工流產還會使子宮內膜變得很薄,日後一旦懷孕,胚胎就像沙地裡的小苗,得不到充分的養分,容易發育不 良、自行流產。

5.生殖器官炎症影響生育能力

患陰道炎時,陰道內酸鹼度發生變化,白細胞 增多,這些都會妨礙精子的成活,活動度下降,官頸炎症造成的局部內環境改變,不利於精子通過官頸管,從而導致不孕。盆腔感染如果治療不及時、不徹底,尤其 是結核性或淋菌性感染,即使痊癒,也會造成輸卵管的粘連、扭曲、狹窄,從而導致不孕或官外孕。

6.性習慣不良危害生育

有 些年輕女性性愛不衛生、性亂,感染性病,常常處在潛伏期,一時還看不出影響,但不知不覺地引發了盆腔炎,造成不孕症。經期行房事容易使細菌和血液通過鬆馳 的官頸口進入盆腔,引發感染。更嚴重的是,如果逆流的經血在盆腔裡殘存下來,就會造成子宮內膜異位症。兩者都是摧殘生育能力的殺手。

7.有害化學物質影響懷孕

不少化學物質中的毒素會破壞卵細胞,還很有可能造成內分泌分泌紊亂。一些防水服裝、殺蟲劑、食品包裝、室內裝飾品、特氟化龍不沾塗料等商品所含有的全氟化學物質,不僅會給人體肝臟、免疫系統、發育和生育器官帶來毒性,導致不孕,還會影響胎兒發育。

8.酒精、咖啡妨害生育

經常飲酒,尤其酗酒的女性,生育能力會明顯減弱。因為酒精會妨礙營養物質的吸收,僅僅一杯紅酒就可能減少體內鋅的含量,而鋅是生育能力的基本因素。咖啡因——即使每天只喝兩杯咖啡,也會在50%的程度上降低生育能力。可樂飲料具有相同的效果,因為可樂中也含有大量咖啡因。

9.精神緊張壓力過大影響生育能力

正 值生育年齡的女性,如果環境改變、情緒波動、長期處於極大的壓力下,就容易發生內分泌紊亂、月經也就開始紊亂甚至變成無月經,不排卵,在這種情況下,當然 也就不太容易懷孕了。就業競爭加劇使很多職場女性壓力增大,長期處於憂慮、抑鬱或恐懼不安的精神狀態都會影響女性懷孕。

更多嗎啡羊的精選好文都在轉圈灑花跳舞

你的洗澡方式正確嗎? 洗澡先洗頭的人一定要看!

我媽常常手腳冰冷冬天都穿襪子睡覺找到這篇實在太好了!

幫我按一下分享,求求你惹~~

via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里約奧運進入倒數2個月,中華健兒個個備戰狀態,為了不讓茲卡病毒、運動傷害扯後腿;長庚醫院運動醫學團隊派出3名感染科醫師以及6名防護員全程陪同,提供中華代表團最堅強的醫療照護後盾,協助選手奪金。 醫師陪同防病媒蚊 2016奧運於8月5日至8月21日,在巴西里約熱內盧舉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寶寶一哭鬧,總讓新手父母不知所措,擔心餓了、尿布濕了,或是生病了,檢查一輪卻發現,原來只是寶寶情緒壞!感覺統合專家吳端文建議,可以嘗試讓寶寶多採取趴姿,不但可以訓練大小肌群、協調能力,寶寶累了就容易吃飽睡、睡飽吃,好帶又不哭鬧,也更容易安撫。 多趴多健康 美國小兒科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子容報導) 現代人求快求方便,沒時間吃水果便改為喝果汁,但市售果汁濾掉渣的營養價值相對較低,纖維素也少,含糖量又高,若把果汁當水喝,小心不僅不健康,反而肥胖還找上門。 水果打成汁 營養價值依舊 李婉萍營養師表示,將水果打成汁只是一種物理行為,纖維只是變小,但還是存在著,並不會影養...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全球每3秒就有1人罹患失智症!國內失智人口約17萬人,但隨著人口老化快速,台灣失智症協會預估,未來50年內,平均每天以增加38人的速度成長。專家建議,要預防骨質疏鬆症,可從飲食著手,多攝取全穀、蛋類、魚蝦貝類及蔬果類,另外,喝茶、咖啡也幫助。 失智症危險因子 中研院生...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