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過敏引口腔潰瘍 調整飲食可改善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一名50歲企業家因長期壓力大,生活與飲食習慣不正常,出現喉嚨痛、口腔潰瘍、食道黏膜破損等問題,讓他近2年食不下嚥,暴瘦10多公斤,曾嘗試多種療法卻失效,體力大不如前,不得不暫停苦心經營的事業。後經醫師建議調整飲食,避免腸道過敏原,短短1年,身體各種症狀都得到改善,再也不怕吃不下飯。

收治該個案的開業醫診所院長林美秀醫師指出,該男除了口腔症狀,還出現全身關節疼痛、皮膚潰爛等嚴重症狀,經檢測發現他的體質對牛肉、麥類等多種食材都會產生免疫反應。

若靠免疫抑制劑治療,僅能暫時控制症狀,因此林美秀說,她從重建「健康腸道」著手,針對個案問題,避開多項過敏原,並搭配魚油、個人化營養處方加以修復腸道。短短一年,企業家過敏情況改善許多,口腔發炎潰瘍的情況已好轉,過敏原也減少許多;一年後,關節疼痛症狀也相繼減緩。

林美秀強調,從根本改善免疫問題,應從腸道著手!她提出5項「個人化整腸免疫改善策略」:1.避開個人過敏原(過度加工、不當烹調的食物),減少體內發炎的細胞激素,可降低過敏疾病的嚴重度。2.補充消化酵素,使營養素完整吸收,減少脹氣等不適感。3.補充體內所缺乏的益生菌。4.修復受損的腸胃道黏膜。5.

養成良好飲食習慣,包括在對的時間用餐、選擇正確的食物,以及養成細嚼慢嚥的飲食習慣。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9996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七夕情人節將至,不少熱戀中的情侶都已規劃好要去哪裡享受兩人的甜蜜世界,不論是餐廳還是汽車旅館幾乎都已訂滿。但醫師提醒,國人男性口腔癌的發生率是全球第一,其中約有2-3成的患者竟是因長期幫愛侶口交所致。國外不少研究都已證實,感染人類乳突病毒 (human papillom...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食安風暴之後,許多家庭主婦對吃的東西都很小心!不只是食物,就連烹飪器材也都頗講究,生怕會吃得不健康。有不少研究指出,含鋁的鍋具不能用,因為有可能會造成失智症,也有研究發現,使用鐵氟龍鍋可能致癌;另外,坊間還有鐵鍋、銅鍋、不鏽鋼鍋等產品,由於含有鐵與銅等元素,因而受到家庭...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從去年3月到今年6月,台北市已成功設立1114台AED,希望能在民眾急需的時候發揮搶救生命的功能。台北市政府衛生局也進一步推動各行各業及大型公共場所「AED安心場所」認證政策,首波已有11處場所取得。自《緊急醫療救護法增修條文》於去年1月16日公布實施後,明訂公共場所應...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頭頸部為人體最重要的部分,也是人與人相處的第一印象,口腔若有腫瘤生長,將明顯影響基本生活機能,包括咀嚼、說話、吞嚥等不便,晚期口腔腫瘤也可能影響頭頸部外觀。台北榮民總醫院耳鼻喉頭頸部喉頭頸科主治醫師戴世光表示,口腔若有不正常的腫塊或超過2週未痊癒的傷口,就需至醫院檢查是...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