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長期黑眼圈是疾病的徵兆!

長期黑眼圈是疾病的徵兆!

 

黑眼圈是常見的一種現象,生活中很多人也不拿它當回事,只認為可能是睡眠的問題,其實,如果經常性的出現黑眼圈就要注意了,那是身體發出的健康隱患信號,了解一些關於黑眼圈的成因對於預防疾病有很大的幫助。

長期黑眼圈是怎麼回事?專家指出,長期黑眼圈的原因有如下幾種:

長期黑眼圈是疾病的徵兆!

1、肝臟受損。

短暫幾天的"熊貓眼"多是熬夜造成的,經過充分休息可以改善,但長期的黑眼圈,則是一些慢性疾病的外在表現,如慢性肝病,尤其是肝功能長期不正常、肝腫大者,黑眼圈往往長期存在。據了解,大約有20%的肝病者在暴露部位,如面部、眼眶周圍有色素沉著,呈現出"黑眼圈"。

長期黑眼圈是疾病的徵兆!

2、月經不順

對於女性來說,黑眼圈者可能更多,但如黑眼圈長期存在,可能是痛經或月經不順引起的。中醫認為,月經不調、痛經是由氣滯血淤、寒凝血淤引起氣血運行失常所致,而黑眼圈便是氣血運行失常在面部的表現。此外,經血量過多或患有功能性子宮出血的女性,也容易出現黑眼圈。

長期黑眼圈是疾病的徵兆!

3、腎臟虧損。

傳統醫學認為黑眼圈是腎虧所致。腎精虧少則兩眼缺少精氣的滋潤,腎之黑色就浮越于上,因此雙目無神,眼圈發黑。如果長期生活方式不健康、性生活過度的話,也很容易導致黑眼圈。

一般因勞累引起的眼圈發黑,女性平時只要保持充足的睡眠及適當的營養就可以了。多吃些水果、蔬菜及維生素c含量豐富的食物,必要時做些眼部的保健按摩、溫敷等。我自己的保健方法是,經常用大拇指按壓太陽穴和涌泉穴3~4分鐘,每天2~3次,每晚臨睡前用熱水泡腳,效果也不錯。

 

另外,中醫認為,人的氣血盛衰及臟腑變化常在面部有所反映,因此,如果眼部變化較明顯,持續時間較長者,應及時請醫生檢查。

相關推薦

出油、缺水是男性普遍的肌膚問題。根據研究,這是因為男性皮脂腺旺盛,出油量高達女性的兩倍,同時肌膚含水量卻只有女性的一半,若觀念還停留在保養是女人的專利,小心就連口罩也壓不住冒痘、老化等兩大肌膚NG問題!高雄MyHair生髮植鬍診所看準男性保養需求攀升的趨勢,開設「男士形象館」,讓深受肌膚問題所苦、又...

閱讀詳情 »

作者 醫藥記者 梁少珊家庭主婦、廚師、木工、園藝工作者、貨運人員、電競選手與電腦工作者,因長期重複動作及不當受力,高居網球肘常見族群。手肘和上臂使用過度,造成手肘疼痛,症狀嚴重者,甚至會疼痛到無法入睡。 像上班族長期使用滑鼠及鍵盤的姿勢不良,造成的肱骨外上髁炎,也就是網球肘,台北醫院復健科呂學智醫...

閱讀詳情 »

爽爆新聞網/爆料中心 中央配發台北市BNT疫苗延遲,導致共計19間國中接種時間延至10/9後,不僅學生風險增加,還遇上段考周。 原定10/5接種學校為台北市立民生國民中學、台北市立中山國民中學、台北市立中正國民中學、私立稻江高商、台北市立萬芳高中、恩慈美國學校、台北市立東湖國民中學、台北歐洲學校、台...

閱讀詳情 »

爽爆新聞網/爆料中心 英國牛津大學於9/27發表研究指出,新冠疫情(COVID-19 )縮短了去年2020年預期壽命,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的最大降幅。這項研究分析29個國家,其中有22個國家的預期壽命比2019年下降了6個月以上,其中又以美國男性的預期壽命下降幅度最大,他們的預期壽命下降了2.2歲...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