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高惡性乳癌別害怕 積極治療KO它

高惡性乳癌別害怕 積極治療KO它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罹患乳癌對於女性而言是一大恐懼,如果確診為病情進展快速的乳癌類型,更令患者驚慌,以往治療在復發後、快速轉移的乳癌患者,醫界大都採取保守治療,但越來越多臨床實證資料顯示,醫師必須改變治療原則,對於快速惡化乳癌患者來說,須與時間賽跑,應擬定更積極的治療策略,就有機會提高患者存活期。

高惡性乳癌危險因子:腦肝肺內臟轉移、轉移兩處以上、術後兩年內復發

高雄市立小港醫院侯明鋒院長表示,高惡性乳癌在臨床上泛指三陰性乳癌,及具有兩個以上危險因子荷爾蒙陽性且HER2陰性乳癌患者,這些患者可能在腫瘤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轉移,術後很快復發、快速惡化,對全身性治療(化療)反應率低,導致整體存活時間較短,且預後也較差。

一份刊登於國外期刊《The Breast》之分析研究,界定出影響高惡性轉移性乳癌存活有六大危險因子,其中包括癌細胞轉移至內臟器官、共有兩處以上轉移、手術後兩年內快速復發、及三陰性等最為重要,如有以上危險因子,患者死亡風險便提升1.5~4倍之多。

惡性程度:腦>肝>肺>骨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癌症中心陳芳銘主任表示,有一份由國內乳癌團隊透過12年間(2000~2012)所收治1,763名轉移性乳癌患者,其中1,224位遠端轉移者的臨床診治資料,分析其存活情況,及進一步分析高惡性乳癌的危險因子,預測轉移後2年內死亡風險,結果發現,包括轉移至腦、肝、肺而引起明顯病徵,轉移部位超過三處,術後2年內即復發,以及年齡大於70歲、三陰性等,都是影響患者預後及存活的重要危險因子。整體而言,如有以上危險因子,死亡風險將增加近2~3倍。

在這份國內研究資料也發現,癌症轉移的部位也與存活有關。依轉移部位分析中位存活時間,以腦轉移者存活最短,平均僅7.5個月,其次為肝轉移(10.8個月)、肋膜轉移(14.1個月)、肺轉移(19.6個月),骨轉移病患(20.9個月)則存活時間較長。

積極治療有機會延長存活期

高雄市立小港醫院外科莊捷翰主任表示,HER-2陰性之高惡性轉移性乳癌的存活狀況明顯比其他轉移性乳癌低,針對這類乳癌,傳統的治療方式為化療,但是效果有限,不過隨著藥物精進,已有更多治療武器可幫助患者延緩病情惡化,甚至提升存活機會。

最新研究發現,高惡性乳癌患者如能積極治療,有機會突破治療瓶頸。已有國際研究指出,遠端轉移的高惡性乳癌患者如能積極治療,治療效果將更為明顯,可延長存活期。呼籲患者應與醫師密切配合,盡速且積極治療,切勿輕言放棄。

積極面對 不要放棄治療與希望

醫師共同提醒,在掌握高惡性轉移性乳癌的危險因子之後,即能準確預測病情發展,這有助於擬定高惡性乳癌患者的治療策略,加上藥物臨床試驗結果不斷出現重大進展,病友們應積極面對,千萬不要放棄治療與希望。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020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因台灣邁入高齡化社會,國健署及相關醫學會、醫師都開始提倡應重視肌少症,肌少症是最近幾年在全球興起的文明病,而在台灣又屬中高齡族群的比例最高,此外,肌少症的年齡層也逐漸下降,許多沒有運動習慣、追求紙片人身材的年輕人也開始出現肌少症的症狀。肌肉量少、肌力弱、體能差 也都算肌...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醫院群聚再擴大,今(17)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布,桃園某醫院1名醫師確診(第856例),在1月10日曾經與第838例個案(首名確診醫師)在病房接觸,群聚事件發生後匡列接觸者,第1次採檢陰性,當第852例(護理師)確診後,再度匡列採檢確診,第856例目前接觸者與社區足...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特別報導】桃園某醫院群聚不斷擴大,第838例(首例醫師)確診前仍在社區活動,傳染給女友護理師(第839例),在醫院值班時接觸同病房護理師(第852例),雖然首驗陰性,但接觸者身體有異狀未先主動通報醫院,到社區診所就醫,同時第856例(會診醫師)有妥善保護仍確診,指揮中心坦承都將...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17)日除再增1名本土個案外,也新增3名境外移入新冠患者,都來自於印尼;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全台累計855名新冠患者,分別為756例境外移入,60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2例航空器感染及1例不明。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第853例與第854例都是印尼...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