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30歲以後,腎臟的功能開始走下坡!該如何預防腎臟的老化呢,這3點要注意~

撰文/李晏晨、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30歲以後,腎臟的功能開始走下坡!該如何預防腎臟的老化呢,這3點要注意~

位於腹部下方,一對長相如蠶豆狀的腎臟,堪稱是人體最大的淨水廠。不分日夜,每天清潔、過濾約150公升的血液,將有用的物質回收到血液中,無用的廢棄物質代謝到體外,讓我們的身體,得以維持在一個良好的平衡狀態。

 

老化因子1:腎元

義大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何立鈞指出,每對腎臟約由130萬顆的腎元所組成。

每個腎元包含一顆過濾血液的腎絲球,將濾出的血漿送到腎小管;腎小管回收有用的物質,並將過多或無用的廢物排除,就成為尿液;尿液會由腎乳頭至腎盂、輸尿管、膀胱、尿道而排出體外,如此能保護人體,避免毒素堆積於體內。

30歲以後,越來越多的腎絲球開始硬化,腎臟的功能開始走下坡,故人體腎臟最健康的時期,正是於30歲以前。

何立鈞醫師說明,數據顯示,70歲時尚未硬化仍有正常功能的腎絲球,僅剩2/3或是一半,當腎絲球的數量減少,近端的腎小管也會跟著萎縮。30歲到90歲,因腎元逐漸喪失,腎臟的重量相對會降低20%到30%,外觀長度平均縮小2公分,這就是老化對於腎臟基本構造的影響。

 

老化因子2:水份、電解質與酸鹼的平衡

30歲以後,腎臟的功能開始走下坡!該如何預防腎臟的老化呢,這3點要注意~

何立鈞醫師表示,腎臟還同時負責人體水份與各類電解質,如鈉、鉀、鈣、鎂、磷等的平衡。除了基本的水份調節外,如飲食中攝取鈉與鉀,是因腎臟的排泄來獲得平衡,甚至連血液、尿液的酸鹼濃度,也是靠腎來保持適當的閥值。

其實,60歲以上者在一般的情況下,仍然足以維持這些平衡度,但如果水份與電解質發生太大的變化時,腎臟就要花比以前更多的時間才得以恢復平衡。

何立鈞進一步說明,如有在使用利尿劑,或血管收縮素轉化脢抑制劑(ACEI),以及其他容易影響體內水份或電解質的藥物時,就有可能出現高血鉀或低血鈉等副作用,需特別留意。再者,高血壓者建議以低鹽飲食,主要也是因為腎臟代謝速度變慢,容易使血壓不穩定。

 

三高控制 清淡飲食

30歲以後,腎臟的功能開始走下坡!該如何預防腎臟的老化呢,這3點要注意~

 

該如何預防腎臟的老化呢?

何立鈞醫師說,雖然老化的腎臟會逐漸萎縮,使得功能不像從前一般好,但好好保養,剩下的功能仍可支付生活所需,不妨參考以下3點。

1.收縮壓130 mmHg、舒張壓80 mmHg:有三高疾病、糖尿病者,要定期追蹤控制好病情,盡力將血壓控制在收縮壓130 mmHg、舒張壓80 mmHg的正常範圍內,並配合醫生的指示用藥。

2.少油少鹽、降低鈉攝取、適時運動:有糖尿病或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較容易併發腎功能低下問題,有狀況就需及早就醫。

3.避免來路不明藥物:臺灣洗腎人口為世界之冠,與濫用成藥有很大的關係。應避免服用來路不明的成藥、藥草,以防破壞了腎功能,得不償失。

 

【延伸閱讀】

冬日補腎,善用身邊天然食材 

想補鈣,千萬不能這樣吃! 

相關推薦

常說將心比心同理心,在診間內很容易發生患者覺得醫師沒有同理心的情況;有時甚至覺得同樣都是病人,為什麼醫生會有差別待遇呢?醫護人員態度不能好一點嗎?明(5/24)晚9點中天綜合台36頻道《金牌大健諜》播出主題「醫生怎麼不懂我的心?!病人控訴大會!」邀請到張文綺、Eason、洪素卿,與主持人曾國城、情報...

閱讀詳情 »

(圖片轉載自每日健康) 每日健康/名醫大聲公 採訪報導 早起運動蔚為流行,但我們卻常聽到,對高血壓患者而言,早上運動可能會導致猝死?關於高血壓族群的疑問,《每日健康》今請來李錦秋營養師一一解答。 李錦秋營養師受訪表示,高血壓患者早上起床時先喝杯水,讓血壓慢慢上升,身體也適應了,喝杯豆漿再出門運動是...

閱讀詳情 »

(圖片轉載自每日健康) 在現在這個開放的社會裡,相信有許多民眾在外談論「性」這門議題已經不會像以往這麼封閉、害羞。不過就是因為現在社會上兩性議題相對以往來得開放,也導致有許多民眾對於「性病防範」「避孕資訊」等等來得不夠了解,這次每日健康邀請到亞東紀念醫院感染科醫師劉佳穎來與各位聊聊,大家一定要看清...

閱讀詳情 »

這樣講,室內室外各有各的毒,室外多的就像一氧化氮、光氣這種汽車排放的廢棄物這種懸浮微粒,而室內如果沒有燒香、燒金紙基本上懸浮微粒一定比外面低啦!但是室內還是有甲醛,揮發性有機物這類毒物。室內的毒物可以靠觸媒來解決,可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幾乎只能靠通風來解決,因為他沒有辦法靠空氣清淨機來解決。勢必還...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